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恩陽區筑牢脫貧攻堅社會救助兜底保障網,為鞏固全區脫貧攻堅成果,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提供了堅強保障。

  突出制度兜底,適度擴大保障范圍。一是建立健全兜底保障體系。按照“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的工作思路,結合恩陽區工作實際,先后出臺了社會保障扶貧、社會救助兜底脫貧行動等專項實施方案和救助對象動態管理等實施辦法,進一步加強農村低保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的有效銜接,確保特殊困難貧困人口通過政策性兜底實現穩定脫貧。二是落實應保盡保制度安排。將受疫情影響無法外出務工、經營、就業,導致收入下降、基本生活出現困難且符合低保條件的城鄉居民按規定程序納入低保對象,對低收入家庭中重殘人員、重病患者等特殊困難人員,按照“單人戶”納入保障范圍,實現“應保盡保、應兜盡兜”。三是拓展應養盡養保障范圍。完善特困人員認定條件,把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覆蓋的未成年人年齡從16周歲延長至18周歲。適度提高特困人員生活保障標準,把特困人員基本生活補助標準提高到低保標準的1.3倍。深入開展敬老院服務質量建設專項行動,提升集中供養服務質量,與分散供養對象的委托照料人全面簽訂委托照料服務協議,持續強化照料服務監督管理,切實提高分散供養特困人員照料護理水平。

  突出急難救助,困有所助全面實現。一是適度擴大救助范圍和標準。對受疫情影響無法返崗復工、連續三個月及以上無收入來源、生活困難且事業保險政策無法覆蓋的農民工等未參保實業人員,發放一次性臨時性救助金。對其他基本生活受到影響、社會救助和保障制度暫時無法覆蓋的家庭和個人,及時納入臨時救助范圍。對遭遇重大生活困難的城鄉居民,采取“一事一議”的方式提高救助額度,有效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二是不斷提高臨時救助的時效性。健全完善鎮(街道)臨時救助備用金制度,將因災、因病、因重大變故等原因導致基本生活暫時出現困難的城鄉居民及時納入臨時救助范圍,落實委托鎮(街道)開展急難型臨時救助確認發放工作,并采取“先行救助”方式,提高救助時效性。三是有效保障特殊事項急難救助。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該區及時啟用臨時救助備用金,將因疫情影響造成家庭困難的納入臨時救助范圍,有效解決城鄉困難群眾因疫情影響造成突發性、緊迫性、臨時性的生活困難,實現“應救盡救”。

  突出兜底脫貧,保障作用充分發揮。一是扎實開展三大脫貧行動。深入推進社會救助兜底脫貧行動、脫貧攻堅掛牌督戰行動、兜底脫貧問題整改清零行動,及時將符合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納入低保、特困供養或臨時救助范圍,對脫貧監測戶、特殊困難戶、邊緣戶中家庭人均純低于4100元的低保對象按收入進行補差,確保貧困對象收入穩定超過脫貧標準。二是健全完善監測預警機制。持續強化對已脫貧人口的動態監測和跟蹤管理,對邊緣戶、特殊困難戶、脫貧監測戶進行日常走訪,防止返貧致貧。堅持“脫貧不脫政策”,對已脫貧且家庭人均收入超過低保標準的低保對象,給予12個月的漸退期,積極促進有勞動能力和勞動條件的低保對象務工就業。三是充分發揮價格聯動機制作用。密切關注物價變動情況,將社會救助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相掛鉤,按時足額向低保對象、特困供養人員等困難群眾發放價格臨時補貼,確保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水平不因物價上漲而降低,有效維持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水平。

  突出救助質效,工作流程得到優化。一是強化主動發現機制。依托區、鎮(街道)、村(社區)三級工作體系,充分發揮網格員、村(居)代表、志愿者等群防群治力量的作用,加大走訪排查力度,持續摸排轄區內困難群眾生活狀況,重點關注失業人員、困難企業職工、未就業的畢業大學生、未參加失業保險且近三個月內登記失業的農民工等群體的生活狀況,及時將符合條件的人員納入低保保障范圍。二是簡化優化審核審批流程。做好四川省社會救助綜合服務、四川省社會救助移動辦公平臺(APP)、四川社會救助在線申請等網絡平臺的使用推廣,大力推行社會救助全流程網上辦理,科學調整入戶調查、民主評議和張榜公示等程序,簡化優化低保、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和臨時救助的審核審批流程。三是開展社會救助綜合改革試點。在上八廟等5個鎮開展社會救助綜合改革試點,將低保、特困供養、臨時救助審批權全部下放,擬于年終前總結改革試點的經驗,2021年在全區進行全面推廣。暢通社會救助服務熱線,加強救助政策、救助程序、救助申請、救助熱線等宣傳力度,及時回應困難群眾關切,確保困難群眾“求助有門、受助及時”。(作者系恩陽區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羅長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