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州通川:文化芬芳潤心田
滔滔州河水,彰顯個性的張揚;巍巍鳳凰山,續接生命的力量。
達州通川,一片底蘊深厚的文化沃土。這些年,通川區堅持文化惠民、文化為民,大力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推動文化事業全面繁榮,促進文化旅游深度融合。“通九州、納百川”的文化精髓,在深挖、保護、有效利用中,綻放出愈加獨特的魅力。
文藝創作碩果累累
“通川區攝影家協會主席唐朝祥拍攝于金石鎮高興村,展示脫貧戶載歌載舞搬進易地搬遷新房的作品《喬遷新居》,成功申報為省政府扶持獎勵2022年度重大文藝項目和精品!”這一喜訊連日來火爆通川攝影愛好者“朋友圈”。去年,《喬遷新居》作為全市僅有的兩張圖片之一入選由中央宣傳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牽頭舉辦的“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的中央綜合展區。
文化,是一座城市無可比擬的“軟實力”。記者從通川區文聯獲悉,去年以來,全區有46件各類作品分別獲國家級獎項及展演刊播;逾百件作品在省級、約兩百件作品在市級獲獎、展演刊播。在五年一屆的四川省第七屆書法展上,馮必勝等人的3件作品入選;兩年一屆的四川省第十八屆攝影展上,唐朝貴的鄉村振興題材作品《壩壩電影》入選。
值得一提的是,油畫家謝綱驊的書畫作品《青花瓷·星空》入展法國巴黎中國文化旅法華僑華人首屆大型書畫聯展,推動通川文化再次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文藝創作精彩紛呈,精品力作影響空前。
成功籌辦《璀璨達州》《鄉村振興看通川》《蓮花湖首屆生態捕魚節》以及《通九州、納百川》“三城三地三片區”系列黨代會專題影展;圍繞宣傳黨的二十大精神、區六屆二次黨代會精神,組織專業創作人員創作歌曲《通九州、納百川》;編排情景劇《信仰》、歌舞《萬疆》;原創剪紙作品《同心向黨》、油畫作品《花地》……一件件展示通川城市之美、鄉村之靚、百姓之樂的文藝作品,受到市民熱捧,成為不可或缺的城市文化符號。
“今年,我們將以北山鎮詩歌文化為基礎,以全國唯一的鄉鎮詩歌陳列館北山詩歌陳列館為依托,積極爭創中華詩詞學會認定的詩詞示范區,并繼續打造全省唯一的社區文聯江灣城文聯這一文藝亮點。”區文聯主席梁喬表示,未來將繼續扛牢主城文藝擔當,打造精品、擦亮品牌,持續提升通川文化的感召力和影響力。
文化惠民溫暖人心
通川區文化館的舞蹈室里,安裝有兩套高矮不一用于壓腿的舞蹈把桿。“高的面向成人,矮的則是孩子們周末和節假日學習舞蹈的專屬。”館長僧希林介紹,文化館免費向達城市民開設美術、音樂、書法、舞蹈、剪紙等藝術類課程,并共享相應場地,“免費開放、全年無休”。
旁邊的音樂室里,管弦樂團的隊員們正加緊訓練,按照“排班”,他們每個周四的下午都會聚集在這里。在此之前,這個主要由退休職工組成的民間樂團只能在濱河游園訓練。
僧希林說,在為城市居民提供精準服務的同時,區文化館還大力開展文化下鄉系列活動,通過院壩文藝演出、展覽等方式,把文化帶到農村群眾的身邊,真正讓通川文化“看得見、摸得著、能參與”。
春節前夕,多名書法藝術家分別在東城、西城、鳳北等鄉鎮(街委)開展送春聯送福字活動累計17場,送出作品約2200余件;元宵節,區音協在大北街舉辦“街頭文藝沙龍”首場演出,千余名群眾駐足觀看、鼓掌喝彩;六一節、重陽節、助殘日等特殊日子,區攝協會員深入社區、鄉村,為城鄉居民免費拍攝全家福、單人照并現場打印贈送……
堅持文化為民、文化惠民,通川還不斷提升“四館一站”免費開放,區文化館、美術館創新開設形體、剪紙等免費培訓課程;區圖書館增設讀者閱覽休息區、兒童報刊欄等特色專區,增補了殘障人士盲文書籍;全區19個鄉鎮(街委)綜合文化站(中心)公共空間設施場地全面開放,組織開展各類文化活動。全區“四館一站”年接待群眾60萬人次。
區文旅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進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積極爭取實施一批事關全區文化事業大發展、大繁榮的重大項目,努力推動公共文化服務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文化體育場館建設爭取力度,不斷滿足和豐富廣大群眾的文化生活。
文化傳承生生不息
去年,通川區青少年宮創新開展“誦讀國學經典·傳承華夏文明”國學經典誦讀比賽,弘揚民族傳統,傳承國學經典文化,讓青少年在誦讀過程中接受中國傳統美德潛移默化的影響和教育,有效提高廣大青少年的文化和道德素質,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
通川區青少年宮副主任康寧介紹,青少年宮于2018年5月底停辦了各類有償培訓班,陸續開辦了民族民間舞、美術、茶藝、花藝、國學等專業的公益培訓班,“眼下正結合24節氣籌備知識問答、研學等活動,讓青少年在競賽以及玩耍中,了解、傳承傳統文化。”
傳承書香文脈,提升城市人文品位。
去年,通川區圖書館相繼推出書香潤通川、通圖大講堂等品牌活動,舉辦了“通九州·納百川·書香潤通川”——2022年達州市通川區全民閱讀推廣暨通川區第四小學校第三屆讀寫節、“書香潤通川——傳拓進校園‘通圖大講堂’”“神劍之星”小小講解員成果匯報暨“書香潤通川”全民閱讀推廣等活動,讓通川書香氤氳。
通川區高度重視“非遺”保護,針對鄉土項目少、美食小吃多、群眾基礎好等特點,著重挖掘評選傳統名小吃為非遺項目。“哈籠包子傳統制作技藝”等食品加工技藝成功申報通川區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同時申報達州市第七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目前通川區已有3個省級非遺名錄,3個市級非遺,10個區級非遺,市級非遺“碑廟米豆腐傳統制作技藝”成功申報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工作方針,通川正不斷完善鄉村遺產管理網絡,在鄉鎮、村加快建設“孝善文化”等民風民俗主題陳列室(館);在全區范圍內開展非遺普查,挖掘、收集、整理民間傳說、民歌民謠、手工技藝等,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傳承人名錄,讓全區具有歷史、文化和科學價值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活態傳承和活態保護。
文化旅游深度融合
李花如“雪”,美不勝收。正在舉行的第二屆“春來通川·李最美”——魅力通川短視頻大賽極大地激發了游客賞花熱情。短視頻大賽開創了以短視頻為引、旅游文化搭臺、產業發展唱戲的文旅宣傳新模式,使單純的賞花觀景成為以花為媒、以花興業、以旅助農的特色“旅游經濟”,成了農民致富增收、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重要載體。據不完全統計,通川漫山遍野的李花,今年吸引了逾20萬游客觀景打卡。
通川區深入挖掘紅色文化、農耕文化、民俗文化等特色元素,推動文化和旅游有機結合、深度融合,著力提升旅游的文化含量和文化品位,讓一花一草、一街一景、一城一筑都充分彰顯文化內涵。
緊緊依托神劍園二期建設,梓桐、蒲家紅色特色旅游鎮打造提升等項目,探索文物保護與旅游開發利用有機融合之路。堅持文化事業和旅游產業有機結合,在發展旅游產業的同時,著力補齊文化事業短板,促進文化旅游。以神劍園項目建設為抓手,推動全區“旅游+”融合發展掀起新高潮。
堅持繼承傳統與創新發展有機結合,尊重歷史和傳統,堅持古為今用,結合現實文化旅游需求,融入現代價值觀念與現代生產生活方式,不斷推陳出新。以1802達城記憶文創園、515藝術創窟項目建設為切入點,促進文化藝術創造性轉型和創新性發展。
依托通川區紅色文化資源開發各類文化創意產品,培育一批具有知名度和影響力的文創品牌。加大文創產業支持力度,整合現有資源,推動傳統工藝項目轉化為文創項目,開發出兼具藝術性、實用性、適合現代生活需求、符合市場消費需求的文創產品,彌補通川文創產業發展空缺。
城市因文化而提升,文化因城市而興盛。站在新起點,踏上新征程,通川將堅定文化自信,推動文化繁榮,為率先建成共同富裕示范區打下堅實的文化基礎。(來源:通川區委宣傳部)
猜你喜歡
- 達州市中心醫院“5.8一起捐”暖心紀實
- 評論() | 分享05月10號 11:30
- 達州渠縣:踐行“四敢”精神 老舊小區展新顏
- 評論() | 分享05月10號 11:18
- 川S司機注意!12日起,達城部分道路臨時交通管制
- 評論() | 分享05月10號 11:16
- 闕里賨都“五一”交出亮眼“成績單”接待游客131066人次
- 評論() | 分享05月10號 11:12
- 健身氣功助力鄉村振興走基層(四川站)在大竹舉行
- 評論() | 分享05月10號 10:51
- 通川區紀委、區婦聯聯合開展“好風傳家”活動
- 評論() | 分享05月10號 10:50
- 堅守為民情懷,書寫新時代通川信訪工作新篇章
- 評論() | 分享05月09號 17:33
- 邵革軍赴東部經開區麻柳鎮調研
- 評論() | 分享05月09號 15:00
- 打造“示范區” 種下“幸福果” ——宣漢縣大馬力推進月亮坪鄉村
- 評論() | 分享05月09號 13:30
- 達州市中心醫院胡家壩院區舊住院大樓病區陸續搬遷
- 評論() | 分享05月09號 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