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ogcim"></strike>
  • <strike id="ogcim"><input id="ogcim"></input></strike>
    資訊|財經|時尚|藝術|娛樂|教育|站內導航
    達州

    新浪四川>達州 >正文

    扮靚城鄉“面子” 夯實發展“里子” 宣漢縣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

    2023年06月06日 11:20 新浪四川城事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6月5日,來自宣漢縣多個部門的生態環保志愿者,圍繞傳播低碳知識、倡導綠色生活、保護生物多樣性等生態環保主題,在宣漢縣東門廣場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積極引導群眾樹立綠色環保理念,逐漸形成綠色消費、節能辦公和低碳出行的生態生活新風尚。

      幾年來,宣漢縣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積極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優化生態空間,改善生態環境,發展綠色經濟,弘揚生態文化,實現生態優勢向發展優勢轉化,助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為全力沖刺全國“百強縣”、勇當達州振興“主力軍”奠定堅實基礎。

      改善生態環境  扮靚城鄉“新面子”

      “我們成功修建污水處理廠,建好污水管網,有效減少河道水體污染,凈化河流水質,還給老百姓一個生態宜居的生活環境!”宣漢縣普光鎮黨委書記郭全說,通過污水治理,有效改善生態環境,提升場鎮品質。

      據達州市宣漢生態環境局副局長李艷發介紹,該縣啟動城鎮污水治理攻堅行動,現已投資新建城鎮污水處理廠(站)54座,配套鋪設管網530余公里。到2024年底,力爭縣城污水管網覆蓋率達100%,鄉鎮污水管網覆蓋率達70%以上,守護宣漢河暢水清。

      幾年來,宣漢縣持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大力實施“雙增工程”,扎實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以“綠”兜底,筑牢生態屏障,扮靚城鄉“新面子”。

      該縣鐵腕治氣,抓好“控塵、控車、控排、控油、控煤、控燒”等工作,實現藍天常在;重拳治水,全面落實河長制工作責任,建立跨界河流聯防聯控協作機制,打造跨省域河流共建共治新格局,實現碧水長流;科學治土,加強固體廢物收集、貯存、運輸和處理環境安全監管,開展涉重金屬重點企業行業排查、疑似污染地塊調查和重點企業隱患排查,堅守“一方凈土”。

      “2022年完成營造林2.5萬畝,森林覆蓋率達 62.15%,被納入‘全省首批林草碳匯項目開發試點縣’。”李艷發說,該縣實施“雙增工程”,以“營造林”為抓手,全面提升森林資源數量和質量,融入渠江生態廊道建設和“萬達開森林城市群”建設,持續推進天然林資源保護、水土保持等重點生態工程,先后完成濱湖路、湖濱長廊、百節溪公園建設工程,城區道路綠化率達到 95%以上,入選“全國森林康養基地試點建設單位”,洋烈社區納入“首批省級森林小鎮”。同時,扎實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實施“宣漢縣極小種群野生崖柏拯救保護”項目,設立就地保護點,開展繁育試驗,逐步繁衍壯大崖柏種群。

    生態環保主題宣傳活動生態環保主題宣傳活動

      壯大綠色經濟  夯實發展“新底子”

      “我們堅持把保護生態環境作為開發之基、建設之本,按照最高標準、最嚴要求將‘綠色’‘環保’貫穿于開發生產全過程,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自然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建設。”普光天然氣凈化廠主要負責人介紹,該廠采用國際先進的吸收脫硫、吸附脫水、硫磺回收、加氫還原和酸性水汽提復合工藝,天然氣凈化率達到99.99%,總硫回收率達到99.91%以上,工藝廢水資源化利用率達100%。

      幾年來,該縣深入落實“碳達峰、碳中和”國家戰略,大力促進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切實把“生態+”理念融入產業發展全過程,嚴格工業項目準入審批,堅持把環保作為企業招引入駐的硬性指標和剛性條件,對高污染、高風險企業堅決不予進入,重點發展生態旅游、清潔能源、綠色建材等環保產業,全力爭創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把生態資源優勢轉換為縣域經濟發展優勢,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

      該縣加強硫磺、天然氣等新能源綜合利用,就地轉化成為“綠色低碳”產品,積極探索綠色發展新路徑:堅定不移實施“工業強縣”戰略,圍繞鋰鉀、天然氣兩大萬億級資源,把產業轉型作為“主引擎”,把工業園區作為“主戰場”,聚焦天然氣硫磺產業、鉀綜合利用、微玻纖新材料、金屬新材料產業和玻璃燈飾產業,推動優勢資源就地轉化利用,走出了一條由“資源開采型”到“資源開發利用型”的轉型發展之路。

      “我縣探索‘蜀宣花牛+優質牧草’種養循環模式,利用大量撂荒地、閑置土地種植優質牧草,為蜀宣花牛發展提供充足的飼料,趟出一條‘以種定養、以養促種、種養結合、循環發展’綠色發展之路。”宣漢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曾鑫說,該縣堅定不移實施“農業興縣”戰略,采取“高山藥材、半山水果、低山種植、全域養殖”產業布局,突出發展“牛、果、藥、茶、菌”五大特色優勢產業,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

      “樹冠云廊”“巴山之月”……走進宣漢縣月亮坪鄉村振興示范區,只見一處處森林旅游景觀正從規劃圖紙逐漸變成景區內的旅游實體。據宣漢縣文體旅局局長吳熠介紹,該縣堅定不移實施“文旅靚縣”戰略,推動文旅融合,建成省市級農業主題公園3個,形成千畝玫瑰園、萬畝脆李示范區、萬畝中醫藥基地等農旅產業帶,打造月亮坪森林康養旅游度假區、茶河高峰巖銘遠生態園、白馬印盒山康養休閑園、毛壩天坪脆李園等森林康養示范點,成功創建“天府旅游名縣”,先后摘獲“中國巴文化之鄉”“全國縣域旅游發展潛力百佳縣”等殊榮。

    俯瞰月亮坪鄉村振興示范區俯瞰月亮坪鄉村振興示范區

      弘揚生態文化  結出惠民“新果子”

      “今年六五環境日的主題是什么?”

      “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

      6月5日,達州市宣漢生態環境局副局長李艷發來到芭蕉鎮中心校,為學生送去了一堂精彩的環保主題教育課,教育引導學生樹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正確觀念,有效傳播了生態文化。

      幾年來,宣漢縣以“六五環境日”等活動為重要載體,以網站、微信、微博為重要平臺,將生態文明價值觀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教育全過程,采取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大力弘揚傳承宣漢特色生態文化,結出惠民“新果子”。

      該縣創新“文藝輕騎村村行”載體,將紅色文化、巴文化等傳統優秀文化送進學校課堂、田間地頭等場所,教育引導群眾樹立環保觀念;抓好“百場文藝進基層”等文化惠民活動,不斷滿足廣大群眾精神文化需求;講好宣漢紅色故事,宣傳“一縣成軍”的紅色傳奇,以“紅色基因”為引擎,以“綠色生態”為依托,推進清溪鎮、老君鄉等鄉鎮的紅色文化建設,以“紅色指數”激發綠色發展動力;開放縣城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垃圾填埋場、水質自動監測站、空氣自動監測站等環保基礎設施,保障公民的環境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降低環境工作的“鄰避效應”,提升居民生態文明建設滿意度。

      同時,該縣以“鄉村振興”戰略為契機,打造“美麗宜居”鄉村樣板。以農村住房改造“廣廈行動”和水、電、路、林、土、訊“六大攻堅行動”為抓手,縱深推進城鄉環境五治工程,大力實施農村“三改”工程,開展農村垃圾、污水、廁所“三大革命”,建成“美麗達州·宜居鄉村”達標村 276 個、“美麗宣漢·宜居鄉村”達標村 240個,三墩土家族鄉大窩村獲評“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宣漢縣獲評“國家級美麗鄉村標準化試點縣”。(來源: 宣漢縣委宣傳部 張平 漆楚良)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2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