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ogcim"></strike>
  • <strike id="ogcim"><input id="ogcim"></input></strike>
    資訊|財經|時尚|藝術|運動|娛樂|汽車|教育|站內導航
    達州

    新浪四川>達州>區縣>正文

    浙川協作—— 宣漢“小李子”變身“金元寶”

    2019年09月02日 16:06 新浪四川城事 

      “我今天已經賣了200多斤脆紅李,均價兩塊,買了500多元……”在宣漢縣廟安鄉聆音妙李果業有限公司的收購大廳,貧困戶桂貞能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臉上樂開了花,手里的土豪金在陽光下格外耀眼。高興的不止桂貞能一人,和他一樣,靠著脆李增收鼓起錢袋子的還有該縣廟安、天寶等鄉鎮的400余戶果農。而這一切都得益于浙川東西部扶貧協作項目——四川聆音妙李果業有限公司的落地投產。

    果農喜摘脆李果農喜摘脆李

      脆李釀果酒 “丑女不愁嫁”

      “我家共3畝多地,全部種的脆李,有200多棵,今年最少也會摘10000多斤吧!果大、味甜、色鮮,品相好的以均價3塊多交給達縣或宣漢縣城的水果販子,剩下的賣相稍差的交給酒廠……”在廟安鄉洞子村2社,水果販子背著大框小框剛采摘的脆李來往穿梭于果林間。73歲的田登興老人站在自己家果園里,豐收的喜悅搖曳在碩果累累的李樹枝頭。

      田登興說的“酒廠”就是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區對口幫扶資金250萬元,廟安鄉當地合作社自籌部分資金建立起來的脆李深加工企業——四川聆音妙李果業有限公司。

      安居樂業是中國大多數農民的最高理想,旱澇保收是實現這一理想的基本前提。“脆李種植是靠天吃飯的行業,前幾年,李子成熟上市的季節遇上連續陰雨天氣,成熟的脆李紛紛開裂,‘千溝萬壑’的脆李讓人慘不忍睹,根本無人問津,更談不上出售賣錢,再加上周邊鄉鎮的跟風種植,一度出現市場飽和甚至產能過剩的局面,有時看著成熟的李子爛在地里,淚水直往心里流。”據果農陳道波、桂貞愛、桂承富說,他們以前因為天氣不好爛在地里的李子就有近2000斤。

      現在,通過實施浙川東西部扶貧協作項目,建成李子酒廠,拉長產業鏈條,進行脆李深加工,免去產業發展后顧之憂。裂果,去酒廠;小果,去酒廠;酸果,去酒廠;滯銷的,去酒廠。廠里每年收購的脆李高達數十噸,企業對其實行均價2元的保底價收購,“丑女不愁嫁”,戶均增收4000元左右,果農產業發展信心更足了。

      就業加創業 都成上班族

      擇果、清洗、脫粒、粉碎……寬大整潔的廠房里,10余名身穿“白大褂”、手戴白手套的工人有條不紊的從事李子酒生產。67歲的貧困戶黃孝清正“鉚足干勁加油干”。

      黃孝清的妻子尹文秀因椎間盤突出并患有皰疹后遺癥,常年到成都、重慶尋醫問藥,多年下來,已家徒四壁。異地搬遷到酒廠附近后,政府推薦他到家門口的酒廠務工, “貧困戶”變身“上班族”,收入也不俗。

      “每天按時上下班,廠方包生活,每個月能掙4000多點……”面對記者,黃孝清的獲得感、幸福感高到爆。

      生產經理桂松魁畢業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學,以前在成都盒馬鮮生超市從事物流管理工作。都市閃爍的霓虹沒有遲滯創業者求索的腳步。當浙川東西部扶貧協作項目落地他家鄉后,這位意氣風發的都市白領毅然決定回歸桑梓,造福鄉鄰。

      “開發新的品種、改進生產工藝、提升產品質量、塑造企業品牌,在家鄉帶領鄉親們干,身體不再流浪、心靈不再漂泊,靈魂有歸宿,能用所學專業服務地方經濟發展,這個過程很美、很幸福。”桂松魁的感受不一般。

      實施浙川東西部扶貧協作項目,促進當地貧困群眾就業,吸引有志青年回鄉創業。脫貧奔康,鄉村振興,不再只是夢想。

      分紅有保底 奔康不用愁

      李子酒因具有美容養顏、促進消化等多種功效,而受到人們的青睞。市場上1斤李子酒就能賣出35元的好價錢,市場效益比單獨出售李子翻了好幾番,且常常供不應求。

      宣漢充分運用定海區對口幫扶的資源紅利,拉長產業鏈,標準化生產,在浙江方面的支持幫助下,南下北上尋經問寶,邀請農科院果酒研究院專家現場指導,提升品質、改進工藝、創建品牌、拓展市場,追求產業市場效益最大化,目的是富一方群眾。

      當地群眾也參股其中,貧困群眾不僅能賣李子掙現金、就業掙薪金,更能入股分股金。

      在企業建成試運行的當年,八廟村5社的黃澤明入股100元,就拿到了保底分紅的118.2元。全部回收成本還有盈余,這樣的“買賣”還真劃算。

      據了解,李子酒廠每年對423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按政府投入5%進行保底分紅,即7.5萬元用于貧困戶分紅;投產后實現利潤的20%用于集體收入,壯大集體經濟;實現利潤的40%,即55.16萬元左右用于貧困戶分紅,每戶貧困戶每年可收入1304元左右。

      想群眾所想,一切為了群眾。

      如今,廟安,這個邊界上的鄉,貧困群眾的錢袋鼓了、腰板硬了、底氣足了、笑臉更多了……

      (來源:宣漢宣傳部 圖文/張平 胡曉赟)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