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醫養“新模式” 搭建服務“便民橋” ——宣漢縣爭創全國醫養結合示范縣
“跳馬,將軍!老吳呀,你怎么這么沒有記性?你要是先把炮架上來,我這‘馬后炮’就將不死你了……”2月9日,走進宣漢縣君塘醫教養中心,只見幾個老人圍觀一盤棋,談笑風生,其樂融融。
據宣漢縣君塘醫教養中心負責人余翔介紹,該中心占地面積7489.96平方米,是國家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宣漢縣人民醫院全員管理的集養老、科教、娛樂為一體的醫療養護型園區,現有入住老人15名。

這只是宣漢縣全力爭創全國醫養結合示范縣的一個生動實踐。這些年來,宣漢縣積極探索醫養結合“新模式”,為失能、半失能等老年人提供優質的生活照料、文化娛樂、康復護理、定期巡診、危重癥轉診、急診救護等服務,搭建醫與養之間的“便民橋”,全面提升群眾幸福指數,奮力爭創全國醫養結合示范縣。
瞄準靶子
政策保障有力度
“我年齡大了,去鎮上買藥很不方便。加上來回路費比藥費還貴,也就不想去鎮上買藥了。這藥送到我家里,我也就沒有顧慮了,可以安安心心服藥了。”家住宣漢縣大成鎮長新村的張婆婆從大成鎮衛生院“兩病”服務團隊成員張紅珍醫生手中接過厄貝沙坦等藥品,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
“為落實‘兩病’門診用藥保障政策,我縣積極推進‘兩病’門診用藥保障工作,高血壓患者每人補助200元,糖尿病患者每人補助300元,同時有高血壓、糖尿病的患者補助500元不設起付線,醫保報銷90%。” 宣漢縣醫療保障局局長趙君臣介紹說,目前全縣已認定“兩病”患者93223人,“兩病”患者用藥61018人,用藥比例達65%,用藥率穩居全市第一。同時,采取“公建民營”養老服務模式,成功引進7個社會組織(含本地民營醫養結合機構)參與購買服務,街道“一站式”養老服務綜合體實現全覆蓋,縣級醫療機構這三年來累計減免老年人就醫費用100.4萬元。

這些年來,我縣注重創新體制機制,不斷提升老齡工作在服務大局中的地位,持續完善老齡政策法規體系,推動醫養結合高質量發展,著力破解難點堵點問題,不斷滿足老年人健康和養老服務需求。
據縣衛健局局長姜林介紹,宣漢縣60歲以上老人22.19萬,占全縣總人口的17.5%,65歲以上老人18.7萬,占全縣總人口的14.7%,正在邁入人口老齡化社會。針對這一現象,該縣全面落實優惠政策,推動養老事業多元化、多樣化發展,讓老年人都能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樂、老有所安。
強化政策保障。宣漢縣委、縣政府體民心、察民情、順民意,高度重視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工作,認真謀劃,高位推動,將醫養結合工作納入全縣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內容,及時印發《宣漢縣老齡工作委員會成員單位職責》,科學建立《宣漢縣推進醫養結合聯席會議制度》,形成政府主導、部門聯動、上下互通的醫養結合協同推進機制。
加大保障力度。印發《宣漢縣貫徹落實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實施方案》《宣漢縣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發展規劃(2021—2025年)》《宣漢縣創建全國醫養結合示范縣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保障工作開展有力有據。積極爭取省市縣各級財政資金369.49萬元,用于推進醫養結合工作,嚴格落實入住老年人100元/每人每月運營補貼,精神病患者住院治療費用實行110元/每人每天包干,并補助23個公辦敬老院醫務室建設費各5萬元。三年來,社會福利事業的彩票公益金用于支持開展醫養結合服務共6萬元,占比達5%。
探索醫保改革。大力探索對安寧療護、家庭病床服務實行按床日付費改革試點,已落實單次住院天數超過60天的安寧療護長期住院病例傾斜政策。
開對方子
醫養結合有深度
“我們住進湖山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冬天又熱和,熱天又涼快,居家可養老,享樂家門口,這個事情辦得很好!”77歲的邱先富豎起大拇指嘖嘖稱贊。
“為了讓老年人每天都感到開心、幸福,我們社區安排了志愿者,經常來跟他們一起聊天,幫助解決他們面臨的實際困難!” 宣漢縣東鄉街道辦湖山社區工作人員劉阿姨說。

為滿足老年人多層次、多樣化養老需求,這些年來,宣漢縣不斷改善社區日間照料中心、敬老院、養老院等基礎設施條件,全力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務水平,全面融合養老服務,確保老人有所養、養得好。
提升養老機構醫療服務。在全縣23家公立敬老院建設醫務室,派駐醫務人員為入住老年人提供醫療服務。12家民辦敬老院分別與相鄰醫療機構簽訂合作協議,定期對老年人開展健康檢查。 83個城鄉社區日間照料中心、10個農村幸福院(含3個社區養老服務綜合體)與村衛生室建立巡診機制,為入住老年人提供常見病診治、合理用藥指導和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務
優化醫療機構養老服務。先行探索精神病人醫養結合康復新模式。將縣精神病醫院工字樓建設為精神康復院,搭建起養老機構與醫療機構比鄰建設和信息共享平臺。土黃鎮中心衛生院改建業務用房2000平方米,新增醫養床位60張,建成集醫療保健、康復養護、老年教育為一體的醫教養中心,即將完成施工投入使用。全縣42個基層醫療衛生單位均建成中醫館,開展全科轉崗培訓26人,中醫適宜技術培訓6期,10項治療性康復項目納入基本醫療保險支付范圍。巴山大峽谷中醫藥康養旅游中心、宣漢縣百里峽中藥材博覽園已成功創建為四川省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項目。已編制完成月亮坪森林康養旅游度假區總規和詳規,融入醫學研究和宣傳,建設藥博園和中醫館。
做優居家醫養結合服務。創建友好型服務社區和友善醫療機構。適老改造老舊小區60個,新增安全島3處,既有住宅安裝電梯245部,受益人群4萬余人,新建公共設施和涉老設施無障礙率100%。開設老年人掛號、就醫綠色通道,建成省、市、縣級老年友善醫療機構54家,公立醫療機構成功創建率達97.8%。全縣二級以上綜合醫院5家,開設老年病科4家,占比為80%。縣級以上綜合醫院全部設置康復科,縣中醫院設置治未病科,推進居家老年人醫養結合服務。2022年,大力實施健康敲門行動,全縣13家醫療衛生單位為2865名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三個一”醫養結合服務,提升居家老年人醫養結合服務質效。做實老年人心理關愛服務。成立巴人廣場太極拳隊等41個“老年人興趣社團”,積極組織醫療機構志愿者到醫養結合機構開展志愿服務活動,關愛老年生活。
鋪設路子
醫療服務有溫度
“多虧有了縣三醫院志愿者上門服務,我不用擔心壓瘡反復發作了,而且他們還能陪我說說話,心情也好多了。”家住蒲江街道的陳大爺指著自己腰部的壓瘡欣慰地說。
“我院創新‘上門服務’模式,幫助解決行動不便的老年人所面臨的實際困難,主要提供管道護理、傷口護理、老人居家體檢、康復指導、心理疏導、慢病隨訪、安全照護等延續護理服務。”宣漢縣三醫院工作人員羅為裙說,該院成立了“南丁格爾志愿服務隊”,經常到老年人家里開展護理工作,全面提升群眾健康水平。

這些年來,宣漢縣創新多元化老年醫療護理服務模式,鋪設醫療服務“新路子”,不斷提升養老服務質量,讓全縣老年人“夕陽生活”更加幸福安康。
該縣大力實施安寧療護服務試點,宣漢縣人民醫院建立安寧療護服務管理制度,對安寧療護病區進行規范化建設,設有舒緩病房、治療室、談心室、移動式洗浴及告別亡者等設施,設置安寧療護病床11張,目前入住患者4名;探索精神病患者醫養結合康復管理新模式,宣漢縣精神病醫院與縣特困人員精神康復院比鄰建設,“住院床位”和“養老床位”科學轉換,配有康復治療室、室外作業治療區等專業康復治療及娛樂設施,開展康復患者志愿者“理發”“洗碗”“照護病友”等服務,并與玩具廠合作開展來料加工“手工”作業。在縣殘聯支持下,設置3畝多土地作為精神病患者康復農場,引導患者參與適度農作物生產,通過技能培訓促進身心康復,幫助盡早回歸社會。
截至目前,全縣共有各類養老機構130個、床位4894張,各類醫療機構662家、床位6463張,多次榮獲四川省敬老模范縣、全國中醫藥工作先進縣、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來源:宣漢縣委宣傳部 張平 漆楚良)
猜你喜歡
- 春回大地萬象新 ——宣漢縣獲評“全省鄉村振興成效顯著縣”
- 評論() | 分享02月13號 16:26
- 全力做好“兩會”網絡及服務保障工作 中國移動四川達州分公司在行
- 評論() | 分享02月13號 16:20
- 農行四川達州分行“三抓、四補”助社會征信合規發展
- 評論() | 分享02月13號 16:18
- 奮戰“開門紅” 通川區掀起春耕備耕熱潮
- 評論() | 分享02月13號 11:42
- 奧運冠軍助陣!乒乓球賽,達州開打!
- 評論() | 分享02月13號 11:38
- 藏在萬源深山中的石窟,訴說著荔枝古道的傳奇故事
- 評論() | 分享02月13號 11:36
- 守護“巴國神鳥”展翅,萬家團圓里看春運美“警”
- 評論() | 分享02月13號 11:32
- 達州市應急管理局組織召開2022年中央和省級自然災害救災資金管理
- 評論() | 分享02月13號 11:27
- 定了|2月13日四川達州正式進入“兩會時間”
- 評論() | 分享02月10號 15:30
- 開江縣市場監管局召開電梯維保單位安全工作會
- 評論() | 分享02月10號 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