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文化賦能鄉村振興 宣漢縣加強文化振興“百千萬”工程建設紀實
土家余門拳傳習所、土家文化陳列室、鄉史館……2月28日,走進四川省鄉村文化振興“百千萬”工程樣板鄉——宣漢縣渡口土家族鄉文化綜合體,只見室內文化功能室樣樣俱全,一股濃郁的鄉土文化氣息撲面而來。
翻開宣漢縣加強四川省鄉村文化振興“百千萬”工程樣板村鎮建設的“成績單”,一項項來之不易的榮譽實至名歸:建成鄉村文化振興省級樣板村鎮2個、市級樣板村鎮22個、縣級樣板村鎮92個,榮膺“中國巴文化之鄉”“中國民間文藝之鄉”……
宣漢縣堅持塑形和鑄魂相結合,大力實施“文旅靚縣”戰略,積極探索“文化育民、文化樂民、文化富民”新路徑,加強四川省鄉村文化振興“百千萬”工程樣板村鎮建設,讓多彩文化軟實力成為鄉村振興硬支撐,一幅“看得見山、望得見水、留得住鄉愁”的美麗新村畫卷正徐徐展開。
文化育民 賦予鄉村振興“新靈魂”
走進宣漢縣白馬鎮畢城村,一個新農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格外耀眼,“鄉村大舞臺”裝飾一新,偌大的廣場吸引不少村民前來載歌載舞,氣氛熱烈,場面十分火爆。
這里文化服務觸角不斷延伸,也是該縣實施“歸雁還巢”計劃,回引當地“新鄉賢”——北京大學文化產業院院長、教授向勇,投資建成花田間國際鄉村創客營地,成為文化育人新陣地。
2019年以來,向勇開設花田課堂,招募一批來自北京大學、復旦大學等高校青年學子支教,為孩子傳授舞蹈、音樂等文化知識。村民程維菊的女兒趙雪鋒參加了第一期美術、舞蹈課程。“過去,我村沒有培訓班,想學也沒機會。現在,家門口就能學,我一定把向叔叔當作學習榜樣,力爭考上北京大學……”趙雪鋒躊躇滿懷地說。
“你看,這些都是孩子們的作品!”在花田間手工作坊,順著該鎮黨委書記譚鑫手指方向,五彩斑斕的竹風鈴懸掛在墻上,上面繪滿小魚、花朵以及形狀各異的線條。
這是宣漢縣文化育民的一個生動實踐案例。該縣堅持“兜底線、補短板、強弱項”和“提質量、增效能、創品牌”兩手抓,著力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成功打造城區“十五分鐘”文化圈和農村“十公里”文化圈,構筑精神家園新陣地,加強農村思想道德文化建設,賦予鄉村振興“新靈魂”。
據宣漢縣委宣傳部副部長蔣尚容介紹,該縣既改善“硬條件”,又優化“軟環境”,大力加強文化育民。采取盤活利用、整合筑強、助力帶動“三個一批”措施,扎實推進基層文化陣地建設;實施頭雁領航、筑巢引鳳、歸雁還巢“三大計劃”,形成鄉土文化能人、非遺傳承人、新鄉賢等6支鄉村文化“生力軍”;采取“互聯網+公共文化”服務模式,開通“宣漢文藝”等一批公眾號、視頻號、小程序,讓群眾足不出戶感受文化魅力;創新開展以“忠勇信義·德駐我家”為主題的公民思想道德教育活動,選樹道德模范、最美宣漢人,為其頒發中國結、口杯等榮譽標識,發揮文化的教化功能,引導廣大群眾厚植家國情懷、涵養淳樸民風。
目前,該縣已建成文化綜合體3個、綜合文化服務中心37個、文化室423個、農家書屋342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460個,每年培育鄉村文化領頭人10人,招聘專業演職人員100余人。
文化樂民 提振鄉村振興“精氣神”
“伙計吔 ……妹子吔 ……土家那個妹兒啰,等你來喲……”走進渡口土家族鄉中沙壩廣場,來自周邊鄉鎮的20余名“民星”正在 “想秀你就來”鄉村大舞臺上激情表演,村民蒲后華一放開嗓門,贏得臺下觀眾陣陣掌聲,大家沉浸在歡樂的海洋里。
這些年來,該縣堅持“送文化、種文化、享文化”理念,通過廣覆蓋、多層次、高頻次的群眾文化活動,提振鄉村振興精氣神。
該縣采取建立群眾文化需求直報點、創新“鄉村文化新視聽”、縣鄉村“三級書記薦書”、舉辦羅家壩遺址與巴文化學術研討會、中國文聯文藝志愿服務團“送歡樂下基層”慰問演出等形式,將黨的聲音、文化藝術送到百姓家門口、群眾心坎上;推行文化特派員聯系指導制度,建立縣級文化單位與鄉村文化站結對幫扶機制,通過結對子的方式,定期幫扶指導基層文化隊伍,打造“宣味”與“鄉味”兼具的文藝精品,叫響“夢里巴國·山水宣漢”文化品牌;通過打造鄉村“四點半課堂”、搭建“想秀你就來”鄉村大舞臺、建立民間文藝團隊、組建演出小分隊等,引導農民自創自辦、自編自演文藝節目,讓群眾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享受快樂。
目前,該縣建立馬渡蘇二姐藝術團、南壩火鳳凰藝術團、廠溪石榴紅民族舞蹈隊、峰城舞獅隊等民間文藝團隊80余個,組建腰鼓、錢棍、舞龍等演出小分隊500余支,土家歌王何德山自編土家歌舞《幸福生活“抿抿甜”》,成功亮相央視春晚;快板書《大紅燈籠高高掛》成功登上第十屆中國曲藝最高獎牡丹獎決賽舞臺;舞蹈《巴山女人》走出國門表演,榮獲中泰文化藝術節金獎;精心打造的全國首個巴文化大型沉浸式情景史詩劇《夢回巴國》,讓你感受一段橫貫千年、悲壯凄美的愛情傳奇!
文化富民 注入鄉村振興“新動能”
來到渡口土家族鄉土家風情街,只見沿街不少店鋪正在銷售運用土家少數民族刺繡、靛染等傳統工藝制作的衣服、圍巾、鞋墊等工藝產品,生意十分走俏。
看到出自當地村民之手的工藝產品,不由自主想到家住立石村的村民張子沂。2019年3月,她返鄉創業,大力發展文創產業,創作根雕、仿真樹、樹葉畫等具有土家少數民族文化特色、富有歷史文化內涵的手工藝作品,通過網絡銷售,生意火爆,年可收入100萬余元。
如今,在宣漢像張子沂這樣通過發展文創產品而以點帶面帶動當地群眾傳承技藝、致富增收的例子數不勝數。該縣將民居、首飾、服飾、器皿、飲食等獨特文化元素與創意開發充分融合,進行市場化運作,大力開發文創產品,形成巴人刺繡、土家草編、曾氏竹編、峰城根雕、花田小白等特色文創產品20余種,實現收入800余萬元。
這些年來,該縣立足獨特的自然風光,依托豐厚的人文底蘊,積極探索“文化+”模式,著力構建“一地四帶”文化融合發展區域布局,實現了“富腦袋”與“富口袋”、文化資源與社會效益雙贏,激發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內生動力。
據縣文體旅局局長吳熠介紹,該縣緊盯“建成全國巴文化高地、全國生態旅游度假區”兩大目標,深入實施“文旅靚縣”戰略,積極探索“文旅交融、互促共興”融合模式,大力發展“一村一品”文創產業,加強傳統村落的保護、修繕和利用,建成巴山大峽谷等國家4A級旅游景區3個、3A景區7個、省級旅游度假區1個。其中,月亮坪森林康養旅游度假區正在建設,順應康養潮流,突出“我在月亮坪等你”“你來我氧你”浪漫文化,力爭打造一個全國康養旅游勝地,注入鄉村振興“新動能”。
“以前從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哪里人,現在揚眉吐氣了!”該鄉桃溪村村民劉小艷的底氣,源自宣漢縣巴山大峽谷文旅扶貧景區的開發建設。“現在景區當觀光車司機,不僅有穩定收入,還可以照顧老人小孩!”。
“一個國家、民族、企業、家庭都需要文化,文化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精神動力。”宣漢縣委常委、宣傳部長陳小雙認為,要把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與經濟社會發展有機結合,用文化的力量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來源:宣漢縣委宣傳部 漆楚良 姚盛)
猜你喜歡
- 護民生 保安全 助力高質量發展 達州市召開“春雷行動2023”新聞發
- 評論() | 分享02月28號 14:46
- 宣漢縣開展“學習黨的二十大 沖刺百強縣”理論宣講志愿服務活動
- 評論() | 分享02月28號 14:31
- 通川區群眾接待中心揭牌啟用!
- 評論() | 分享02月28號 12:03
- 達州通川: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群眾幸福生活“加油站”!
- 評論() | 分享02月28號 12:00
- 四川省安委會第十五督查組赴達州開展2023年全國“兩會”期間安全
- 評論() | 分享02月28號 11:51
- 達州市應急管理局部署開展非煤礦山安全生產專項整治行動
- 評論() | 分享02月28號 11:43
- 達州渠縣:春耕備耕正當時 不負農時不負春
- 評論() | 分享02月28號 11:40
- 推著摩托車暴走10公里,他卻被抓了?
- 評論() | 分享02月28號 11:38
- 達州大竹:文明實踐助春產 雷鋒精神代代傳
- 評論() | 分享02月28號 11:37
- 達州大竹:春耕正當時 不負農時不負春
- 評論() | 分享02月28號 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