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ogcim"></strike>
  • <strike id="ogcim"><input id="ogcim"></input></strike>
    資訊|財經|時尚|藝術|娛樂|教育|站內導航
    達州

    新浪四川>達州 >正文

    “傳統文化就是最潮的”大竹女孩每天趕工制作發簪火爆網絡

    2024年09月13日 14:58 新浪四川城事 

      近段時間,大竹90后女孩游瓊制作發簪的視頻在各大短視頻平臺火爆出圈,獲得評論點贊無數,網友稱贊國風實力圈粉,美出了新高度。

      近5年時間,游瓊制作了300多個不重樣的發簪。最多的時候,她一個月接到近30個訂單,每天都在趕工。

      制作發簪,讓游瓊看到自身的潛力,感到工作的樂趣,找到了人生的目標與方向。她說,想讓更多人看見她制作的發簪,想做最潮的發簪,因為傳統文化就是最潮的。

    ↑游瓊正在制作發簪。↑游瓊正在制作發簪。

      隨性的短期旅行

      工作一年一換

      初中畢業后,游瓊離開了校園,開始走南闖北打工。

      她的打工經歷有些特別。

      10余年里,游瓊習慣在每年春節后,換個城市重新找份工作,開始新的一年生活。她換過數次工作,在紡織廠當過工人,做過銷售、客服。她去過很多城市,廣東深圳是她停留時間最長的城市,其實也不過兩年多。

      工作于她,更像是一趟隨性的短期旅行。“有時,看到當地的風景照,我覺得很漂亮,那我就去那個城市找工作。”游瓊說。

      游瓊收獲最大的一份工作是在福建廈門一家眼鏡店做銷售。那時,店長待她很好,她學到了很多技能,業績也不錯,有望晉升副店長。

      一個周末,朋友給游瓊發了幾張在云南旅行的照片,建議她一定要到云南看看,那里有最美的天空。游瓊很心動,隨即決定辭職去云南工作。店長對她辭職的理由十分不解,“天空很美,你去看看就可以了,一定要去那里工作嗎?”游瓊回答,為什么不去,工作穩定比天空更重要嗎?

      游瓊“任性”辭了工作,馬不停蹄去了云南,找了一份在她看來“中規中矩”的工作——在手機專賣店當客服。休息時間,她就到云南各地旅游。

      一段時間后,游瓊感到厭倦,又動了換城市、換工作的念頭。“頻繁換工作,主要因為對這些工作興趣不大,既然工作體驗都差不多,何不去喜歡的城市生活。”游瓊說。

      但游瓊坦言,盡管隨心而活,但內心仍是比較苦悶、迷茫的,“工作、生活沒有目標,沒有方向,不知道自己的人生價值在哪里。”

      漢服照亮人生

      愛上傳統文化

      2018年,感到愈發迷茫的游瓊決定給自己放個假,再一次辭職,從云南回到了家鄉大竹。

      一條關于漢服活動的短視頻讓游瓊驚艷,“衣袂飄飄,詩意盎然,衣服太美了。穿著漢服漫步在山水間,如同在欣賞一幅水墨畫卷。”

      游瓊自此對漢服的喜愛一發不可收拾,不僅開始研究漢服文化,還關注了一些傳播傳統文化的“大V”,加入一些主題社群。

    ↑作品《箜谷奇韻》。↑作品《箜谷奇韻》。

      “我性格比較內向,很少表達自己的想法。但對漢服、對傳統文化,我敢于去交流、去互動,可能是真正感興趣的事情,交流都源于自然的情感流露。”游瓊表示。

      游瓊交到了些新朋友。在新朋友的鼓勵下,她來到了四川成都,找了一份不算太忙碌的工作。空閑之余,她常和朋友參加各類漢服文化交流活動。

      “漢服其實越鉆研越有趣。想要更深入地了解漢服,就需要了解傳統文化。想要搭配某一形制的漢服,就需要了解當時的技藝、藝術審美。會有源源不斷的新事物、新知識等著你去解鎖。”游瓊說。

      游瓊最喜歡研究發簪。在她看來,發簪是整體造型搭配的點睛之筆,也是最具個性,最能彰顯個人審美風格的關鍵所在。

      制作發簪其實是“一時興起”。游瓊說:“當時,看了很多店,看到不少好看的發簪,但沒有找到跟自己氣質匹配的發簪。所以,我想不如我來試試看,看能不能做個讓自己滿意的發簪。”

    ↑發簪作品:金秋↑發簪作品:金秋

      她下載了教學視頻,買了材料,一有空就制作。一開始,效果不理想,“教程看著簡單,上手很難。”

      但這一次,游瓊沒有輕言放棄。她轉而向一名擅做絨花發簪的博主請教,博主也熱情地回復她,線上免費一對一教學。

    ↑發簪作品:含芳↑發簪作品:含芳

      苦學一段時間后,第一款發簪制作完成。游瓊用手機拍下作品,并配上自己喜歡的詩詞、音樂,發到社交賬號,一周時間內,就有近千名網友點贊關注,大家夸贊她制作的發簪很有藝術感,典雅精致。

      游瓊說,這是她從小到大第一次得到認可、稱贊,她受到莫大的鼓舞,有了想繼續做下去的念頭。

      夢想可以很近

      發簪可以很潮

      一年后,游瓊已能游刃有余地制作發簪,制作速度也大有提升。她仍習慣將作品拍攝分享到社交平臺,開始有網友表達購買意愿,詢問價格。

      “基本做出來就被買走,沒有滯銷過。”游瓊說,她的買家來自全國各地,還有海外漢服愛好者下訂單購買。

      發簪帶來的收入不算高,但能保障生活基本開支。游瓊也樂在其中,比起一份算不上熱愛的工作,她更愿意圍著發簪轉。她又一次辭職,成了全職手藝人。

    ↑游瓊在給做好的發簪扣上精致的珍珠吊墜。↑游瓊在給做好的發簪扣上精致的珍珠吊墜。

      一開始,家人依舊反對,認為游瓊又是“三分鐘熱度”。她也不辯解,回到大竹,準備了工具齊全的工作臺,開始認真創業。

      空閑時間,游瓊喜歡和手藝人、漢服愛好者們交流,“特別是和發簪手藝人,大家惺惺相惜,一起進步。”

      游瓊設計制作的發簪多簡約唯美,元素豐富,以各類花卉為主題。去年,她首次推出以時令節氣花卉為主題的系列發簪。“我的設計理念是追求神似而非形似,強調花的神韻而非追求形態的絕對還原。我在畫圖稿前,一般會參考意蘊深厚的工筆畫作品,有時,也會在外出旅游時去各地博物館收集素材,這些都是我日常創作的養分。”游瓊說。

      在不斷地學習和制作中,游瓊逐漸了解到發簪制作也是一項非遺技藝,有深厚的歷史底蘊。“我四處搜集古法制作技藝,試圖深入了解技藝的來龍去脈。盡管現在工具提升了制作效率,但傳統手藝人的匠心精神永遠值得傳承與發揚。”游瓊還計劃系統學習國畫以及傳統文化課程,“傳統文化的厚度依然是國風產品的核心競爭力,它是最吸引人的。”

      在游瓊看來,發簪不應該被簡單定義。“它當然可以唯美,但也可以很酷很有個性,也可以和更多現代元素結合。誰說發簪不能有自己的潮牌?我就想設計最潮的發簪。實際上,越研究傳統文化,我越能感受到傳統文化就是最潮的。”游瓊說。

      游瓊計劃,接下來,她想根據不同人群細分設計風格。上班族更簡約;漢服愛好者更具藝術感;學生朋友更俏皮。同時,她還想嘗試更多領域,比如胸針、耳環、手鏈。“我不想給發簪設限,更不想給自己設限。”今夏,游瓊首次推出了一款清爽風格的荷花發簪,收到不少加單,成為今夏爆款,“我現在最大的愿望,就是每個月都能做出爆款。”她說。(來源:大竹縣委宣傳部\達州融媒)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