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連兩周的兩起網站標錯價格事件,讓人不禁納悶戴爾這間全球科技大廠,究竟出了什么問題。根據戴爾臺灣區總經理廖仁祥的說法,第一次是人為疏失;第二次則是系統異常。但是由于該公司是集中管理、再進行地區性部署,因此迄今仍在找尋問題的癥結點何在。
闖禍在先,戴爾最啟人疑竇的是后續反應的效率過于遲緩。上一次是事發八個小時之后才更正網頁,這一次卻拖延更久。不少網友在第一時間已經在戴爾的Facebook留言,甚至是直接與公關窗口聯系,戴爾仍然沒有緊急撤下。
對此廖仁祥還是維持原來的說法,表示由于戴爾網站很多功能都是由散布全球各地的人員負責,戴爾臺灣也是分享了全球的商務系統,因此很難馬上就予以修正。
“坦白來說,修復的時間也比我預期來得久”,廖仁祥說。
另外,部分網友也質疑戴爾的偏心。過去戴爾在中國大陸也有發生過類似的標錯價格事件,最后卻予以買單。和此次不認賬的作法大相徑庭。
對此廖仁祥還是強調每起事件都是個案,無法等同視之。“每一個電子商務的爭執都有特殊性:有各自不同的理由、法規和規模”,他說。
廖仁祥也否認了陰謀論的說法。
部分網友反應道,戴爾藉由這兩起烏龍事件,迅速炒熱了網絡商店的知名度。付出的代價僅是用消費在自家產品的折價券,帶來免費的廣告宣傳效益,不禁讓人懷疑戴爾的居心叵測。
“戴爾絕對不是為了打知名度,也很少公司會這樣做,”廖仁祥說,“消費者如果不愿意用折價券,戴爾的確沒有損失。但是我們很樂意消費者使用,讓戴爾表達善意和歉意。”
由于關閉了網站的購物功能,因此可以預期短期間之內,戴爾應該不會再搞出什么烏龍。但是如果要說就此平息眾怒,恐怕還言之過早:上一波僅發出一千元和三千元折價券的作法,已經被消費者認為戴爾誠意不足。這一次即使提出兩萬元的補償,也不一定能夠有所幫助。
有網友表示,二萬新臺幣的折價券看起來很多,但是知道內情的人都了解戴爾的議價空間很大。他表示網拍即可查出該價位,PTT上也有網友指出可以38,000元左右的價格拿到Latitude E4300筆記本電腦。因此他能接受的方案只有二種:照二萬出頭之價格出貨,或者每人至少依該價格出一臺。
根據記者的搜尋,目前在拍賣網站上的Latitude E4300售價,約為46,00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