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無線上網現在主要分兩種,一種是通過手機網絡系統開通數據功能,以電腦通過鏈接手機或者購買內置上網卡來達到連接互聯網,如已經被人們熟知的GPRS雖然速度較慢,但只要能打手機的地方就可以上網,另一種無線上網方式即使用無線網絡設備,它是以傳統局域網為基礎,以AP和無線網卡來構建的無線上網方式,速度很快,如迅馳。但是有一定范圍限制,比如面積為100平方米的住宅、一棟寫字樓。
隨時無線上網不再是夢想
不過科技發展的很快,3G時代的來臨,使得人們期盼已久的高速無線數據傳遞夢想得以實現,通過3G網絡,人們能夠以更快的速度,隨時隨地享受無線上網的樂趣;此外,以802.11n為主流的高速無線路由器家族也日漸壯大,讓迅馳技術為主打的筆記本如虎添翼,今天筆者就以一位用戶的身份,拋開那些復雜的、對我們普通用戶來說不切實際的“專業測試”,來對比看看的這些無線上網方式誰更適合你。
最早的無線網絡概念
不要以為無線網絡是個很高科技的東西,其實早在50年前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陸軍就已開始采用無線電波傳輸數據資料。由于這項無線電傳輸技術采用了高強度的加密方式,因此在當時獲得了美軍和盟軍的廣泛支持。與此同時,這項技術的運用也讓許多研究者得到了靈感。到1971年時,夏威夷大學(University of Hawaii)的幾名研究員創造了第一個基于“封包式”技術的無線電網絡。這個被稱為ALOHNET的網絡已經具備了無線局域網的雛形,它由7臺計算機、并采用雙向星型拓撲結構組成,橫跨了夏威夷整個島嶼,中心計算機則放置在瓦胡島(Oahu Island)上,至此,無線局域網正式誕生。
Wifi的發展
到了近代,伴隨著以太局域網的迅猛發展,無線局域網以其安裝簡便、使用靈活等優點贏得了特定市場的認可。規范和統一無線局域網標準的IEEE 802.11委員會在1990年10月成立,并于1997年6月制定了具有里程碑性的無線局域網標準——IEEE 802.11。
通信網絡隨著INTERNET的飛速發展, 從傳統的布線網絡發展到了無線網絡,作為無線網絡之一的無線局域網WLAN(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滿足了人們實現移動辦公的夢想,為我們創造了一個豐富多彩的自由天空。
WLAN(無線局域網)技術是目前應用最廣,也是最有前途一種無線連接技術。從它的名字可以看出,它并不是真正的無線互聯網連接技術,而只是局域網的無線連接。所以,如果單機要實現無線上網,就必須拿自己的筆記本在具有無線網絡覆蓋的熱點(AP)中,如由ISP提供無線熱點的賓館、機場、咖啡廳、學校等。對于用戶個人來說,買個無線路由器在家里架設無線網絡,就可以擺脫網線的束縛了。
AP其實是一個簡稱,說的更通俗點,無線局域網就是一條我們看不見的、虛擬的網線,把我們的電腦聯入網絡。這種WLAN無線上網是以"有線+無線"的方式進行的,即互聯網入口是通過有線方式連接的,如ADSL、HFC、FTT+LAN等寬帶連接,甚至是普通的Modem拔號。它是通過共享有線互聯網連接無線AP上網的。
接著,讓我們來認識一下Wi-Fi。就目前的情況來看,Wi-Fi已被公認為WLAN的代名詞。但要注意的是,這二者之間有著根本的差異:Wi-Fi是一種無線局域網產品的認證標準;而WLAN則是無線局域網的技術標準,二者都保持著同步更新的狀態。
Wi-Fi的英文全稱為“Wireless Fidelity”,即“無線相容性認證”。之所以說它是一種認證標準,是因為它并不是只針對某一WLAN規范的技術標準。例如,IEEE 802.11b是較早出臺的無線局域網技術標準,因此當時人們就把IEEE 802.11b標準等同于Wi-F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