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手機網民增長迅猛應當是意料之中的事,而超七成的手機網民3G手機上網預期不強則出乎意料。據CNNIC發布的第2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32.4%的人表示并不會考慮3G手機上網,39.6%的人對未來是否使用手機上網態度不明確。即多數消費者對3G手機上網預期不定。
《報告》同時顯示,在使用過、未使用過手機上網的受調查手機網民中,均有超70%受調查者對未來是否使用3G上網態度不明確或明確表示“不會”。七成手機網民對未來是否使用3G上網缺乏明確態度,反映出他們對手機上網現狀不滿,這應當引起手機運營商乃至整個產業鏈的重視。
多數用戶對3G手機上網“不買賬”
3G商用已經大規模展開,但消費者對3G上網的態度究竟如何呢?近日發布的《第24次中國互聯網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或可告訴答案。
根據CNNIC發布的調查數據,在已使用手機上網的用戶中,有28%的人表示未來會使用3G手機上網,有32.4%的人則表示并不會考慮3G手機上網,其余39.6%的人對未來是否使用手機上網態度不明確,即共有72%的人對3G上網說“不”;而在不使用手機上網的用戶中,對“未來半年上網預期”的調查結果顯示,65.2%、20.0%的用戶分別表示“不會”和“不一定”。
可見,無論是否嘗試過手機上網,都存在超7成的用戶對未來上網缺乏需求。手機網民對未來上網意愿不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他們對上網現狀不滿意,同時也折射出他們的上網需求并未真正得到重視。
事實證明,“互聯網奇跡”的創造者是網民,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同樣離不開網民的力量。但是,我們應該注意到,近年來手機網民增長迅速主要還是受益于移動互聯網的革新,這其中包括產業政策推動、運營商競爭驅動以及手機應用普及拉動等,而網民的力量卻并未真正被釋放出來。
如果手機用戶對上網這一基本需求缺乏意愿,那么我們將很難指望3G能夠創造出移動互聯網的新奇跡。
“內容和應用不理想”是真正難題
網速、資費、終端、內容和應用是手機上網主要的制約因素。此次調查數據顯示,55.0%的手機網民表示,“上網速度太慢”是影響選擇手機上網最重要的因素;34.6%的手機網民認為“上網資費太貴”;29.1%的手機網民認為“手機上網電池耗電量大”;14.2%的手機網民認為“內容和應用不理想”。
但是經過分析,我們不難發現,網速、資費和終端并不是真正的制約因素。首先,運營商推出3G后已基本解決了手機“上網速度太慢”的問題;其次,隨著運營商競爭深入,上網資費完全可以降到合理的空間;最后,無論是電池耗電量大還是手機屏幕太小等不足,終端廠家都會在短時間內采取措施改進。
運營商所要面對的真正難題應該是“內容和應用不理想”,原因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一是無論是經營內容還是開發應用,對于此前專注于網絡運營的電信運營商來說,都是不小的挑戰。二是手機網民的需求具有多樣化、個性化等特點,因此權衡共性與個性需求,提供具有針對性的內容和服務產品,也是運營商短期內難以做到的。
總之,如何破解應用匱乏這一“有路無車”困局,需要運營商應用更高的智慧。
破解應用困局須重實用性
從“跑馬圈地”到“娛樂為王”再到“應用為王”,互聯網的發展規律早已詮釋了實用性是互聯網的核心價值,而此次CNNIC對手機網民的調查結果也反映出了這一點。
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網民在娛樂、信息和社交類使用上比例仍然較高,這三類網絡應用在網民中的普及率均在50%以上,但同時另一數據更引人注目,即網絡購物的用戶規模達到8788萬,半年增加了近1400萬用戶,而網上支付用戶半年使用率則增加了4.8個百分點。可見,瀏覽新聞、娛樂、聊天交友雖然依舊是手機網民的上網的“主項”,但商務應用已經顯示出“搶班奪權”的苗頭,這也表明手機網民對上網的實用性需求正在逐漸增強,尤其是在金融危機背景下,很多企業都加強了對電子銷售和信息化建設的投資。
無可否認,就現階段而言,新聞、游戲、視頻、社區、搜索等仍然是手機應用的主體,是運營商經營的利潤之源,而交易類網絡應用水平仍然較低,相對滯后,還不足以撼動娛樂類、信息類的“統治地位”,但這肯定是未來移動互聯網應用的發展方向,也是運營商同樣需要花大力氣做好的事情。
從國外來看,日本DoCoMo、韓國SKT、美國Verizon等都已意識并重視這一點,紛紛針對手機網民推出了豐富的實用性服務業務。
中國手機網民潛藏著巨大的市場能量,尤其是在3G商用和普及之后,因此希望運營商乃至整個產業鏈能夠綜合考慮應用內容、資費、終端等制約因素,運用應有的智慧,使現有的超七成“失望”網民能夠找回使用手機上網的理由,并吸引更多的手機用戶,共同創造移動互聯網美好的未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