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型號標識,正如一個鏡頭的身份識別系統一樣,相同焦段相同光圈的鏡頭只有通過鏡頭標識來區分。正如AF-S VR 70-200mm F2.8G IF ED是尼康“小竹炮”而EF70-200mm F2.8L IS USM是佳能“愛死小白”一樣,AF-S、VR、G屬于尼康鏡頭的標識而EF、L、IS、USM屬于佳能鏡頭特有的標識,所以單單看鏡頭標識就可以分出是 哪個廠家的哪款鏡頭
佳能、尼康、賓得等廠商的AF鏡頭不下數百只,加上手動鏡頭更是數不勝數,如何來區分這些鏡頭?首先從了解它的鏡頭標識的含義開始。
有些標識是所有鏡頭廠家通用的,譬如AF表示自動對焦、F表示光圈、Fisheye表示魚眼鏡頭、mm表示焦距、Zoom表示變焦鏡頭等等,但也有一些標識是一個或幾個廠家特有的,所以需要對各個廠家的鏡頭標識作一個細致的介紹:
佳能鏡頭講解:
AFD:Arc-Form Drive 弧形馬達,早期的EF鏡頭都搭載AFD馬達,對焦速度不如USM馬達,對焦聲音也比后者大。
AL:Aspherical非球面鏡片,其作用是減少鏡片的數量,在降低重量和減小體積的同時,能提供更好的光學性能。非球面鏡片一般用來解決廣角和變焦鏡頭中的眩光和邊緣變形等問題。另外在長焦鏡頭中也能提高光學素質。。
DO:Multi- Layer Diffractive Optical Element 多層衍射光學鏡片,佳能于2000年首次將它應用到鏡頭上,它同時具有螢石和非球面鏡片的特性,能有效抑制色散和校正球面以及其他像差,目前主要用在長焦 鏡頭領域,共有3只鏡頭:EF 400mm F4 DO IS USM、EF70-300mm F4.5-5.6 DO IS USM、EF800mm F5.6 DO IS USM。
EF: Electronic Focus電子對焦,佳能EOS相機的卡口名稱,也是佳能原廠鏡頭的系列名稱,其能夠應用在全畫幅和APS 畫幅的佳能單反 上。
EF-S:APS-C 畫幅數碼單反相機專用電子卡口。這是佳能專門為其APS-C 畫幅數碼單反相機設計的電子鏡頭,它只能夠應用在 APS-C 畫幅的佳能 DSLR 上,其顯著特點是在接口處有一個白色方形用于對準機身卡位。
EMD:Electronic-Magnetic Diaphragm電磁光圈。所有EF鏡頭的電磁驅動光圈控制元件,是變形步進馬達和光圈葉片的一體化組件,用數字信號控制,靈敏度和精確度都很高。
Float:浮動功能,英文全稱Floating System 。這是佳能的一種鏡頭設計方法。在近距離拍攝時,采取浮動設計的鏡片會對近距離的像差進行補償,以獲得更優良的像質。
FL:Fluorite 瑩石,一種氟化鈣晶體,具有極低的色散,其控制色差的能力比UD超低色散鏡片還要好。
FP:Focus Preset焦點預置。此功能可以讓鏡頭記憶一定的對焦距離,設置距離以后,鏡頭便能自動回復到所設置的對焦距離,此對焦回復功能甚至在手動對焦模式下亦有效。。
FTM:Full-time Manual Focusing 全時手動對焦。擁有全時手動的佳能鏡頭,可以在 AF (自動對焦)狀態下,再手動調整鏡頭焦點。
IS:Image Stabilizer影像穩定器,即鏡頭防抖系統。佳能第一只防抖鏡頭是1995年發布的EF 75-300mm F4-5.6 IS USM,這也是世界上首款防抖鏡頭。
L: Luxury 豪華,佳能高檔專業鏡頭的標志,也是眾多攝影愛好者為它不惜傾家蕩產的鏡頭,其標志為鏡頭前端的紅色標線。
MM:Micro-Motor 微型馬達,這是傳統的帶傳動軸的馬達,比較費電,不支持全時手動對焦,多用于廉價的低檔次鏡頭。
SF:Soft Focus柔焦。
S-UD:Super Ultra-low Dispersion 高性能超低色散鏡片 ,光學性能接近螢石鏡片,一片S-UD 鏡片的作用與一片螢石鏡片的作用相當。
T-E:Tilt Shift Lens移軸鏡頭。移軸鏡頭主要用在建筑、風景和商業攝影領域。
UD: Ultra-low Dispersion 超低色散鏡片,兩片UD一起用大體與用一片螢石鏡片的效果相近。
USM:Ultra Sonic Motor 超聲波馬達,它分環形超聲波馬達(Ring-USM)和微型超聲波馬達(Micro-USM)兩種。目前USM超聲波馬達在佳能的鏡頭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即使是最低端的業余鏡頭。
SWC:亞波長結構鍍膜。這是一種采用不同于普通蒸氣鍍膜原理以防止光線反射的全新鍍膜技術,其對鏡頭特別是廣角鏡頭,在抑制鬼影和眩光方面有著非常重要的價值。
EF70-200mm F4L IS USM鏡頭
實例說明:EF70-200mm F4L IS USM鏡頭表示采用佳能EF卡口、焦距為70-200mm、最大光圈恒定F4、具備IS防抖系統和USM超聲波馬達的L級別專業鏡頭,俗稱“愛死小小白”。
尼康鏡頭講解:
AI:Automatic Indexing自動最大光圈傳遞技術。尼康手動鏡頭,發布于1977年,識別它的方法是最小光圈數字采用綠色數字。
AI-S:Automatic Indexing Shutter自動快門指數傳遞技術。尼康手動鏡頭,發布于1981年,光圈環上最小光圈數字采用橙色數字。
AF-I:內置馬達及內含CPU接點的鏡頭,尼康稱為“I”設計,1992年推出,主要用在專業長焦鏡頭上。AF-S推出后,AF-I即退出歷史舞臺。
AF-S: S即代表Silent Wave Motor靜音馬達,等同于佳能的超聲波馬達,可高精確和寧靜地快速聚焦。
ASP:非球面鏡片,英文全稱 Aspherical 。尼康的這個“ASP ”和佳能的“AL ”所表達的是同樣意思。
CRC:Close Range Correction近距矯正系統,采用浮動鏡片設計,保證近攝時光學素質不下降。
D:Distance焦點距離數據傳遞技術。D型鏡頭與非D型鏡頭的最大區別在于D型鏡頭支持3D矩陣測光。
DC: Defocus-image Control 散焦影像控制,尼康公司獨創的鏡頭,可提供與眾不同的散焦影像控制功能,其最大特點在于容許對特定被攝體的背景或前景進行模糊控制,以便求得最佳的焦外成像。
DX:DX系列鏡頭是尼康專門為APS-C 畫幅的數碼單反相機設計的鏡頭,不可以使用在全畫幅機型上。
ED: Extra-low Dispersion超低色散鏡片,擁有此標識的尼康鏡頭采用了復消色散設計和采用特殊低色散玻璃鏡片,用于減少彩色像差,從而提高長焦鏡頭像質,改善反差和提高清晰度。
G:G型鏡頭與D型鏡頭的最大不同是G型鏡頭無光圈環設計,光圈調整必須由機身來完成,同時支持3D矩陣測光。這樣的設計減輕了鏡頭重量,降低了生產成本。
IF: Internal Focusing內對焦技術,常規的鏡頭是靠移動整個鏡頭系統或者移動前鏡組來實現對焦,而IF鏡頭在對焦時前組鏡片不會發生位移。
M/A:Manual/Auto focusing,手動/自動調焦切換。
Micro:微距鏡頭,一般具有1:2或者1:1的放大倍率。
N:納米結晶涂層。這是一種防反射涂層,起源于NSR系列(Nikon Step and Repeat)半導體制造設備的開發之中。它采用了多重性能優異的尼康超低折射率涂層,這種超低折射率涂層的主要特點在于其超精細納米尺寸的結晶顆粒(1 納米相當于百萬分之一毫米),其幾乎可以完全消除內部鏡片中波長各異的反射,而且對于抑制超廣角鏡頭特有的鬼影和眩光特別有效。
NIC:Nikon Integrated Coating尼康集成鍍膜,英文全稱 Nikon Integrated Coating 。
P:P型鏡頭,帶有AF型鏡頭的CPU和電子觸點的手動聚焦鏡頭。目前尼康只有3只P型鏡頭:500mm F4P IF-ED、1200-1700mm F5.6-8P IF-ED和45mm F2.8P。
PC-Shift:移軸鏡頭,可移動鏡頭光軸調整透視的鏡頭,多用于建筑攝影。
RF: Rear Focusing 后組對焦技術。與IF不同的是,RF鏡頭由后組鏡片(rear lens groups)完成對焦。由于后組鏡片比前組鏡片要小,易于驅動,所以保證了迅捷的對焦速度,而且鏡頭長度一樣不變。
S:Slim 輕薄,尼康一些薄型鏡頭的標志,例如AIS 50/1.8S。
SIC:Super Intergrated Coating 超級復合鍍膜,文全稱Super Nikon Integrated Coating 。是NIC鍍膜技術的改良型。
TC:Teleconvertor增距鏡。
VR: Vibration Reduction 電子減震系統,與佳能的IS鏡頭防抖系統類似,目前已發展到第二代,大約可以降低3-4檔快門速度。
AF-S VR 70-200mm F2.8G IF ED鏡頭
實例說明:AF-S VR 70-200mm F2.8G IF ED鏡頭表示采用內對焦設計、焦距為70-200mm、最大光圈恒定F2.8、使用了ED超低色散鏡片、具備VR防抖系統和AF-S超聲波馬達的尼康G型鏡頭,俗稱“小竹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