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ogcim"></strike>
  • <strike id="ogcim"><input id="ogcim"></input></strike>
    跳轉到路徑導航欄
    跳轉到正文內容

    追蹤《2012》學習職場危機意識啟示錄(圖)

    http://www.wwwfh2222.com   2009年12月08日08:59  廣州日報大洋網

    追蹤《2012》 學習職場危意識機啟示錄
    追蹤《2012》 學習職場危意識機啟示錄

      2012年12月21日,一場史無前例的災難爆發了——火山爆發、地震、海嘯、臺風等令人生畏的自然災害洶涌而來,脆弱的人類在狂暴的災難面前是如此不堪一擊。根據瑪雅文明記載,人類的歷史將定格于公元2012年;無獨有偶,唐朝的《推背圖》似乎也預言到公元2012年世界可能發生巨變——最新的好萊塢災難巨片《2012》正是描述了這樣一場可怕的場面。

      這樣一部災難巨片雖然只是一部科幻片,但是也給我們帶來許多思考:世界末日或許不會真正到來,但災難或危機卻無時無刻地隱伏在我們身邊,我們每個人都必須有強烈的危機預防意識,于日常時未雨綢繆,于災難或危機來臨時應對有方。

      災難片雖然給我們帶來心理的壓力與沉重的情緒,但其帶來的啟示也是讓我們受益良多。作為一名職場人士,《2012》帶我們的價值就不僅僅宏大的驚險場景、不僅是刺激的鏡頭觀感,我們還可以從中解讀出不少引人深思的職場生存哲學——職場危機感。

      危機是社會、企業、環境的一種常態,危機的種子與企業的成長同如影隨形的。西方的格言說得很精辟:危機就如死亡與稅收一樣,是不可避免的。危機與災難一樣,我們很討厭它,但是我們卻無法完全回避它,我們惟一能做的就是預防以及培養應對策略。《2012》這部災難巨片給職場人的啟示有三方面:

      一、 時時刻刻形成強烈的危機意識

      無論是企業、環境還是人,都難免會在某時某刻遭遇到災難或危機的沖擊。雖然沖擊難以絕對避免的,但是高度警惕的人與渾然不覺的人,在同樣面對危機沖擊時,其承受的結果是截然不同的。

      在去年掀起的經濟危機沖擊下,許多企業受到嚴重的影響,業務收縮、市場份額下降、裁員、降裁……一系列的危機沖擊讓到許多職場人士手足無措,原來以為可以高枕無憂的生存環境瞬間被撕得支離破碎。那些沒有危機意識、并做好足夠心理準備的人,在從天而降的危機面前,顯得如此之無助而痛苦。

      所以,對于職場人士來說,無論身處何等企業、高居何等職位,都必須有強烈的危機感并以及形成一種的危機應對策略,這種危機感是一種居安思危的前瞻,是一種步步為營的穩健處世風格,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保障自身在企業的長久發展。

      二、 預防并有效地覺察到危機的痕跡

      僅有危機意識是不夠的,我們更應該在意識的基礎上做好預防——預防的目的就在于讓我們更有前瞻性地發覺到危機的蛛絲馬跡。

      作為職場人士,除了做好本份工作之外,還必須有意識對公司的各種經營、管理情況有一定的了解:如近期業務情況、媒體對公司的報道情況、高管變動、行業發展趨勢等等,通過這些情況的了解,能夠幫助職場人從某一些重大或細微的變化中,覺察出公司或自身職位可能遭遇的危機沖擊。從而提前做好某些準確。

      三、 形成職場危機應對策略

      在電影《2012》中,我們看到,面對濤天巨浪的襲擊,人類最終采取的就是登上預先制造好的巨大船艦得以生存——在職場生存法則中,我們同樣需要為自己訂制一艘諾亞方舟,以備職場逃生之用

      如果覺察到職場危機可能來襲,那么職場人就必須迅速去建立建造屬于自己的諾亞方舟——這種準備就是技能的提升、人際關系的拓展以及新工作機會的留意。技能的提升可以令到自己即使離開現有環境仍然有很強的競爭力,人際關系的拓展則可以幫助自己獲得更多的外部機會、新工作機會的留意則讓自己知道何時是迅速轉場的契機——這三者就構成建造職場諾亞方舟的堅實基礎。


    相關報道:80后CEO:在職場不可不知的6大陷阱 2009-12-04 10:22:52
              職場雙語:浪費時間的五種求職誤區(圖) 2009-12-03 13:45:02
              職場解惑:當工作在生存與興趣中掙扎 2009-12-02 15:01:18
              職場里不能忽略的圈子游戲 2009-12-01 11:11:26
              比爾-蓋茨退休前留給職場青年的十句警言 2009-11-30 10:54:38

    Powered By Google

    網友評論 更多評論

    已有 _COUNT_位網友發表評論  
    登錄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