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搞臭。
先前,有專家說它的危害遠甚“黃賭毒”,是“對孩子的摧殘”;近期,本報8月4日曾報道,一個媽媽沉重告白:“孩子,為了升學,請原諒媽媽無視你的不快樂。”仿佛讓人看見,奧數正引發了人間無數的眼淚在飛。
奧數從擁有“思維體操”美名的天使,墮落成了人人詛咒的魔鬼,誘惑了那么多家長前赴后繼,狠下心腸,把稚嫩的孩子送進只知“做題做題做題”的培訓班,不僅奉上大把銀子,還偷抹眼淚,自豪地宣稱自己這樣做是“愛”。
奧數是數學界的奧林匹克競賽,與其他國際競賽一樣,只是少數人的舞臺。在高考的指揮棒下,在應試制度的扭曲之下,奧數成為擇生考試的項目,成了“上名校唯一的路”,不學奧數就“輸在了起跑線”,奧數就逐漸演變成一種“加量版”的常規教育。好比本來是少數人耍的雜技,現在硬要人人學鼻子上頂籃球,自然讓人罵。 “奧數”已經被剝下“業余愛好、興趣培養”的外衣,變成圍繞“升名校”進行的高度商業化的赤裸裸的擇校競爭。
面對奧數帶來的種種困擾,固然我們可以譴責考試機制的不合理,教育資源的不公,但這不是短時間能夠解決的。而讓家長回歸常識,正確看待人生和孩子的成長幸福,卻是當下比較緊迫的事情。
目前小學和中學孩子的家長,絕大多數出生于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計劃經濟時代一元化思維影響仍在,現實競爭的社會功利背景下,對一個人是否成功幸福的標準界定太單一:找好工作,升官發財。讀名校,讀重點大學,就代表了一個人全部的成才鏈條,形成家長們心理上的路徑依賴。
然而,常識告訴我們,先要腳好,路才走得好。很多家長過分重視孩子去走什么樣的路,而常常忘記孩子的這雙腳如何才能發育得好。常識也告訴我們,錢鐘書、季羨林等很多大師,數學差得出奇,一樣擁有成功豐沛的人生。所以,問題的關鍵不在奧數本身,而在于你怎么對待它。家長們應該多看看四周,當今社會已經是多元化社會,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在于其適應社會的能力,包括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而不在于懂得照背下來的方法解答紙上的試題。
家長眼里除了名校,更應該注意孩子的快樂發育。家長常常要求孩子要有尊重人的美德。家長自己應該首先尊重孩子,不強迫。孩子愿意學就學,不愿學就拉倒吧。同時,每一個家長更應該做負責任的公民,通過自己的呼聲與行動,一點點地改變不合理的考試機制,從而使奧數不再傷人,而家長們,也不用如此憂慮和無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