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一所大學給大學生們的教育成本算了一筆賬,結(jié)果是大學生一節(jié)課的成本是25.2元。不少大學生恍然大悟,原來逃課的成本如此之高,紛紛表示以后再也不逃了。
我有一位學經(jīng)濟學的大學生朋友,學習成績上等,還是學生會干部,但也屬于經(jīng)常逃課一族。我因此提醒他,逃一節(jié)課就等于揮霍掉了25.2元。
他很不屑地一笑,說:“你也是學經(jīng)濟出身的,怎么也犯這種教條主義錯誤?”“這怎么是教條主義?”我問。他說:“25.2元是每節(jié)課的平均成本,是個簡單平均數(shù),是用大學生的總支出除以總課數(shù)。但上課不是買大白菜,不能把每門課簡單相加作分母。打個比方吧,我們學校教西方經(jīng)濟學的教授特受歡迎,聽他的課你得提前占座,去晚了都沒位子,我覺得他的課50元一節(jié)都不止。但有的老師的課,倒給我25.2元我都不去,實在是沒勁。”
“那你還是損失了25.2元啊,畢竟你還在花你父母的錢。”我說。“如果你坐在那兒什么都沒聽進去,不是也損失了25.2元么?”他說,“這就是經(jīng)濟學中的效用論。西方經(jīng)濟學這門課對我來說值50元一節(jié),但對那些土木工程系的學生來說就一文不值;比如哲學課,我從來就沒聽過,也許哲學老師講得也很好,但我不感興趣,所以對我的效用就是零,可是對于文史系的學生就非常重要。既然有些課對某一部分學生來說既沒興趣將來又用不上,那為什么還要去那兒干坐著?尤其那些靠著筆記、期末給重點一背就pass的課,它值25.2元么?我們系有兩個老拿一等獎學金的同學,一個一星期也沒見她上過幾回課,另一個是聽著沒勁就走了,可她們的成績總是全系第一。這些好學生不用老師講就已自學會了,又干嗎強迫人家去聽那沒勁的課呢,不如自己學點別的。課程因每一個人的需求不同產(chǎn)生不同的效用,不能簡單地用一個標準數(shù)來衡量。”
“你說得也有道理,”我說,“但我覺得學生還是不應(yīng)該逃課的。”他又笑了,說:“那要看你逃課去干什么,如果是睡懶覺、泡網(wǎng)吧、逛大街,那著著實實揮霍了25.2元。比如說我,我去年逃了不少課去學車,我覺得還是很值的。”“你也可以寒暑假去學啊。”我說。“寒暑假人太多,再說我暑假給兩個孩子當家教,一小時就是80元。”他說,“這不是錢多少的問題。我就不贊成點名制度,因為如果你真不想學,去了也不聽。好多管得嚴的老師的課,上課人不少,但真正聽的沒幾個——有睡覺的,有聽mp3的,有看小說的,有學英語的。如果耗著而不能去干點對自己有用的事情,是不是等于浪費了25.2元?這就是經(jīng)濟學中的機會成本。不要以為逃課的都是學習差的學生,相反很多都是好學生。你在上課時間到圖書館去轉(zhuǎn)一轉(zhuǎn),那里仍是人滿為患,大家看的大多是四六級、TOEFL、GRE什么的,這些雖然當時看不到回報,好像揮霍了N個25.2元,但將來收益無窮。比如我逃課去打工,掙多少不說,現(xiàn)在找工作企業(yè)都注重社會實踐經(jīng)歷,這個就無法用金錢來衡量了。你也是大學畢業(yè)的,那些大四考研的幾乎都不上課,整天在自習室里復習,那他們損失多大?可他們一旦考上研究生,將來的回報又是多大。我明年也要考研,也不去上課了。”
當然,逃課的成本究竟有多大,對于每個學生來說,不僅有經(jīng)濟成本的問題,還有其他道德成本、紀律成本等問題,但如果大學能注意到這些,逃課的現(xiàn)象或許能有所緩解。無論如何,每個學生心中都應(yīng)有一桿秤,要對得起自己的大學時光,以免將來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