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卡瑪(特聘教授) 1964年生于重慶市,分別于85、88和91年在電子科技大學獲得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2001年美國Clemson大學訪問教授。長期致力于微波與復雜媒質相互作用的研究。作為第一獲獎人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其他省部級獎4項。曾受邀在第三屆國際微波化學大會上作“Microwave Chemistry in China”大會特邀報告,并擔任大會顧問委員會唯一中國成員。近5年申請國家發明專利12項,其中4項已獲得授權。在國內外學術刊物發表論文130多篇,其中SCI、EI檢索論文75篇,出版專著3本。
曾被邀到美國、意大利、奧地利等國合作研究或講學。現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首批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四川省專家評議委員會委員。
曾為中國電子學會理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信息科學部專家評審組成員;現為中國電子學會會士、美國IEEE高級會員、教育部高等學校電子信息與電氣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指導分委員會委員、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評審專家、《微波學報》、《電波科學學報》、《四川大學學報》編委;多種國外著名期刊的論文評閱人。
林鵬智(特聘教授) 1991年獲天津大學土木結構工程學士學位,1993年獲美國夏威夷大學(University of Hawaii, Manoa)環境工程科學碩士學位(M. S。),1998年獲美國康奈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水利工程哲學博士( Ph.D. )學位。1998年至2000年,分別在美國康奈爾大學和香港理工大學進行博士后研究。2000年至2005年任教于新加坡國立大學(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土木工程系,歷任助理教授、副教授 、終身教授(Assistant Professor and tenured Associate Professor)。自2004年起,任四川大學水力學與山區河流開發保護國家重點實驗室特批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計算水動力學(CFD)及其在水利、海岸與海洋工程中的應用。在本學科領域的著名國際學術刊物發表學術論文40余篇(SCI收錄),他引共計300余次。2008年通過國際著名出版社Taylor & Francis, Co。出版英文學術專著一部《Numerical Modeling of Water Waves》。擔任《Ocean Engineering》,《Journal of Earthquake and Tsunami》等5種國際學術期刊的副編輯或編委。獲 2004 年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自由面紊流數值模擬方法研究), 2005 年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紊流自由面摻氣機理及數值模擬研究)以及2007 年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目前主要進行各種二維、三維紊流數值模型的軟件開發,復雜紊流中邊界效應(如水面摻氣、水底沖刷、流-固耦合、液體在運動箱體中震蕩、多孔介質流等)的基礎研究,以及全球氣候變化對水資源和環境的影響、植物護岸對水流結構及行洪安全的影響、重大工程災變(如潰壩、大跨度橋梁在極端風浪作用下的破壞、滑坡與地震引發的庫區涌浪或海嘯)機制與減災措施的工程應用基礎研究。
秦勇(特聘教授) 1989年7月在云南大學化學系獲理學學士學位。1995年5月在中科院化學研究所獲理學博士學位,師從黃志鏜院士和蔣耀忠研究員。1995年6月至1996年8月,在中科院成都有機化學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1996年8月至2000年8月,美國佛蒙特大學化學系博士后,師從Martin E. Kuehne教授;2000年9月至2003年2月,美國圣地亞哥高技術生物制藥公司Triad Therapeutics Inc。任研究科學家;2003年3月至今,四川大學華西藥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2005年獲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資助,2008年獲國家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2009年受聘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曾先后被評為四川省衛生廳學術技術帶頭人,四川省學術技術帶頭人,成都市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近年來在包括Nature Chem. Biol., Angew. Chem., J. Am. Chem. Soc。等國際著名刊物上發表多篇具有重要學科影響力的研究論文,得到國際同行的廣泛關注和贊譽。目前主要從事具有重要生理活性的天然產物的全合成及藥物化學研究。
李 濤(特聘教授)
陳謙明(特聘教授)男,63年6月出生,1985年和1992年分別于原華西醫科大學獲得學士、博士學位,并在該校于1994年完成基礎醫學博士后訓練。現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六屆學科評議組成員,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入選人事部“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衛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教育部“長江學者與創新團隊發展計劃”創新團隊帶頭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獎指導教師。主要研究方向:口腔粘膜疾病的分子發病機理與防治暨口腔疾病的分子發病機理研究;
曾受聘香港大學牙學院,任Research Fellow,后于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任Research Scholar、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高級訪問學者;現兼任中華口腔醫學會口腔粘膜病學專業委員會候任主任委員、國際牙醫師學院Fellow(FICD)及其中國分部秘書、口腔疾病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等學術職務。是我國第一部《口腔分子生物學》主編,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衛生部規劃教材《口腔粘膜病學》(第三版)主編、口腔醫學經典著作《中華口腔科學》(第二版)《口腔黏膜病學篇》主編、國家精品課程《口腔黏膜病學》負責人、國家教學團隊《口腔醫學》分項負責人。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973”前期專項、國家攻關項目等20余項項國家、部省級基金的資助下,在口腔黏膜癌變分子機制與分子標志物的研究、促進口腔黏膜細胞癌變因素的研究、新型的口腔癌前損害與口腔癌模型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研究成績, 特別在RACK1,TAOS1、EMS1等分子標志物在口腔黏膜癌變中作用的發現與作用機制探討等方面取得創新性成績, 于SCI源期刊發表論文30余篇,其中包括分子生物學方法學領域最權威雜志Moleclar Cellular Protemics和口腔醫學最高影響因子雜志J Dent Res,以及國際知名學術期刊Int J Cancer,Eur J Cancer等。獲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等8項科技獎項(含教育部一等獎2項),培養的博士獲中華口腔醫學會優秀青年口腔基礎論文一等獎和優秀人才獎、2008年四川省優秀博士論文和2009年度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