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如戰場,你選擇怎樣應戰?一千個考生就有一千個答案。
高三沖刺,年級第一名、第一百名和最后一名,誰不是懷揣著自己的作戰部署呢?如果你到現在還沒有制定戰略,不妨在這篇文章里找準位置,坐在不同的陣營中一起向高考沖刺。
尖子生:向復習要效率
案例一 “踏實”型尖子
“我不覺得自己特別聰明,踏實一點的方法可能更適合我。”剛剛考上清華大學的肇嘉輝說起自己的備考過程,最強調的還是“踏踏實實往前走。”他畢業于一個市級重點中學,在年級里排名基本都在前十位,一直發揮很穩定。在復習過程中,他從不盲目求快,而是堅持“跟著老師的步伐走”。“這不是說不發揮主觀能動性,而是說各科的老師都有豐富的教學經驗,給我們做的題目都是精心研究、精心挑選的。”課堂上,老師講解的題目很多都是他已經掌握的,肇嘉輝卻沒有因為自己是優等生就輕視它們。“關鍵是聽思路,可能你覺得這個題我會做,那就要思考它背后的思路是什么樣的,這種解題的思路在其他類型的題目里有沒有出現?”在聽課過程中,尖子生注意的應該是方法上的探索,而不是單純地看一個個步驟和最終的結果。“這樣可以把聽講解的過程,變成自己清晰地整理知識體系的過程,很有價值。”如果漫不經心地對待這些課堂內容,自己一味去鉆怪題、難題、偏題,將是得不償失的。
對于尖子生在高考競爭中的優勢,肇嘉輝有自己的看法。愛琢磨的他從進入高三就經常鉆研往屆高考題,他發現,尖子生之所以能和其他考生拉開距離,可能不是因為尖子生解題能力特別高,而是因為他們基礎扎實,能夠有效避免錯誤。正因為如此,肇嘉輝才成為了老師們的“忠實跟隨者”,他對要面臨高考的尖子生們說:“試試看用我的方法去聽復習課,邊聽邊思考,絕對很有效率。”
案例二 “和自己的腦子玩游戲”
張子涵考上復旦大學,老師和家長都不感到驚訝,不只是因為她的成績向來排在文科班前五名,還由于她在復習過程中的高度自覺性和能動性。張子涵所在的高中是全縣最好的高中,在這里,她已經算得上是一個很“Top”的學生。但從客觀條件來說,縣重點高中師資條件和教學方法都比不上地區重點高中,更不要談省級重點高中了。不過也正因為這樣,她在學校里得到了班主任和任課老師更多的關注。根據文科生考試的特點,她給自己找到的方法是“聯想式系統復習”。
出身于知識分子家庭的張子涵自幼在父母的培養下,文史功底扎實。“文科生的學習是比較強調積累和領悟的,所以我和個別同學能比大家走得快,也是正常的。”升到高三后,她發現老師設定的階段性復習計劃對她來說節奏太慢,課堂講解的內容都是自己所熟悉的,于是,她額外給自己提出“系統復習”的要求,主要是歸納知識系統,找出自己存在的問題。在父母和老師的支持下,她動手梳理了語文、英語、歷史、政治這幾科高中三年的知識體系,從大格局上作了整體的把握,以實現知識的貫通,并且檢查是否有忽視與遺漏的部分,她在高三上期期末就完成了這個工作。她說,這種個性化的方法極大地調動了積極性。在課堂上,老師講解的時候,張子涵就開始了自己“聯想式的系統復習”,老師每解釋一個知識點,她就去回憶該知識點在體系中的位置和相關的內容,“一聯想就是一大片。”然后對著整理好的文本來驗證是否正確,講解的過程,就變成了她與自己的腦子“玩游戲”的過程,不但提高了效率,而且鍛煉了綜合記憶和表達能力。
-名師支招
尖子生在復習的時候通常會遇到同一個問題——表面上看,老師的授課和講解太“淺”了。作為在知識儲備、解決問題能力和思考能力方面都具有一定優勢的優等生,必須意識到這樣的授課內容和方式并不是“雞肋”。“聽講”的意義在于必須突破“聽”,要把這個過程變成考驗基礎與思維能力的“演練場”,利用老師談到的內容來實現知識的深度貫通,變被動為主動,找準自己在方法上的特點,在注重基礎的同時,追求更高的復習效率。
中等生:在被忽視中實現自我突圍
案例一 期待突破
“我這樣的中等生在學校里很沒話題——在我們學校,中等生基本上都能考個二本,一本挺難的。上大學容易,要進名校卻機會渺茫。我們屬于被忽視的那一撥人。”盧俊升是師院附中的學生,才上高三。在學校里做個“不上不下”的中等生,盧俊升覺得有些“沒勁”:“老師肯定盯著尖子生多一點,都想多幾個人考上清華、北大這種牛校。另外,考不上大學的同學得到的注意也比我們多一點,怕他們泄氣唄。”盧俊升一方面希望自己能進重點,另一方面又覺得沒有把握,“你說,要是我去找老師談,他會不會用心幫我分析?畢竟老師的精力也是有限的。”談到未來一年的復習沖刺,盧俊升打算以老師的授課和復習進度為準。他是這樣分析的:自己本身沒有很強的挑戰難題的能力,基礎知識過關,但不是特別扎實,還是跟隨老師好。“都說高考時,難題只占總題量的20%。突破中等題,拿好中等題的分數,保證考個過得去的大學吧。”盧俊升的目標很謹慎,但他表示特別渴望能有機會和老師溝通,想知道老師怎么看中等生的潛力和上升空間。“我自己當然要努力的,一旦老師肯定我的后勁,多告訴我一些突破自己的方法,我肯定會更努力。”
案例二 “重視雙基,重點專練”
吳章輝拿到廈門大學的通知書后,他的父母特意把家教老師請到家里小聚慶祝。對于這個讓父母有些意外的好成績,吳章輝自己并不覺得驚異,他認為這是由合適的計劃帶來的必然結果。“我的個性就是這樣,雖然成績中不溜秋,但老師還是沒辦法忽視我,我有沖勁。”吳章輝理解中等生身份的“尷尬”——忽略并不代表老師不關愛中等生,往好的地方想,“老師對我們應該還是挺放心的”。回顧剛結束的高三生活,吳章輝給像他一樣的中等生支了一招:“激勵自己,樹立目標,讓自己興奮起來。”中等生在班級里容易感覺什么都很“平”,備考的心態沒有起伏,平淡無奇,默認了自己相對被忽視的境地。吳章輝覺得,這是中等生復習最大的瓶頸。“中等生也可以培養好的狀態,你就想,我把基礎鞏固了,分數就有了保證。在這個基礎上重點突破,增加自己的得分點,可守可攻,一旦攻出去贏了,自己就賺了。”吳章輝的學習方法很明確——重視雙基、淡化偏怪、針對訓練、重點專練、掌握扎實的解題技巧。同時,吳章輝還有自己的獨特一招:他分科目列表,將自己最有把握的知識、基本掌握的部分以及最薄弱的環節都陳列在表格上,不斷發現不斷補充,形成一個個性化的表格。“然后加強優勢,爭取拉分。最欠缺的部分,從基礎補起,爭取拉高到一定程度。”例如,吳章輝“最不保險”的作文部分,從高一上學期開始,吳章輝就請父母為自己找了一個大學中文系的研究生,每周一次補習,分析自己寫過的作文,系統地強化訓練。“以前寫作文經常離題,只得十幾分,半年多以后慢慢提到中等偏上的分數。”高考時,作文果然沒有拖他的后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