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做作業,為何總喜歡拖拖拉拉?昨日,家住漢口常青花園的鄧女士向記者訴苦:兒子其他方面比較乖巧,就是做作業讓她頭痛,“我讓他8點做完,他肯定要拖到9點,沒有一次按時完成。”
鄧女士介紹,兒子今年讀小學三年級,讀一二年級的時候,父母沒怎么管他,基本上完成學校的作業就好,成績也一直在中游偏上。每次回家,兒子都能按時完成作業。“到了三年級,班上一些同學在外面上培優班。我沒讓兒子培優,但帶著他買參考書,希望他每天做完學校作業后,再做一點‘加餐’作業。”鄧女士說,但是,兒子似乎對這一做法很反感,要么是干脆在學校就不做作業了,要么是晚上回家寫作業也盡量放慢速度。“做完學校作業都9點了,也就到了睡覺的時間了。”
學校作業布置少了,家長“加餐”作業多起來。為此,一些小學生以“拖字訣”應對家長的額外“加餐”。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目前,這一現象在部分小學生身上比較普遍。“如今,小學生多為獨生子女,許多孩子很有個性,也有主見。孩子明白,他如果做對了、做快了,家長還會布置得更多,做作業成了個沒有盡頭的事。”昨日,江漢區清芬路小學校長周敏表示,現在,一些孩子之所以不能按時完成作業,或者做作業磨蹭,正是被家長的“加餐”嚇怕了。“讓孩子多做點題,多學知識,這是多數家長的愿望,但是,給孩子布置‘加餐’作業,應以尊重孩子興趣為前提。”周敏認為,小學階段以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為主。如果因為家長的“加餐”作業,壞了學習的“胃口”,讓孩子養成做作業拖拉的習慣,就有些得不償失了。
周敏校長建議,首先,家長可了解孩子的家庭作業大致可在多長時間內完成。做作業前,家長可放個小鬧鐘在孩子面前,按當天的作業量定時,以督促孩子按正常的速度完成作業。其次,在孩子做作業中途,家長可觀察孩子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如發現孩子打野,應及時告知孩子作業完成后,時間可自由支配(如看一些課外書等等),讓孩子有時間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