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是對自己的工作和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 是一種情懷、一種執著、一份堅守、一份責任。每行每業都離不開工匠精神。放到教育行業,師者,也需要像工匠一樣熱愛自己的事業,細心雕琢,以對待孤品的心對待每一個孩子,讓孩子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成就最好的自己。
在第33個教師節來臨之際,新浪四川推出大型系列報道---師匠精神,走近一批優秀的教師,了解他們在日常教學中的創新與思考,故事與啟迪,風格與魅力。
成都棠湖外國語學校幼兒園 周先勇老師
他是“超人” 也是“骨干教師”
周先勇是棠外幼兒園里寥寥無幾的男老師之一,對孩子們來說他是武術、輪滑、足球、游泳、體操、跆拳道樣樣精通的“超人”,對學校來說,他是棠外發展壯大的中堅力量。 周先勇曾參加過全國幼兒體育聯盟成立大會并做分享交流,還擔任了“全國幼教發展聯盟大會及園長高峰論壇”等多個研討會的講師并現場執教,是在全國都具有著影響力的幼教名師。
但這一位幼教名師并非幼教專業出身,從成都體院畢業的周先勇原本也沒有進入幼兒園的打算,“我們當時學的都是針對中小學,我也不是幼教專業”,但機緣巧合來到棠外幼兒園的他,一下就被這里吸引了,不論是學校的環境、還是教學理念,都讓他愛上了在這里工作。
但是工作兩年時他卻遭遇了瓶頸期,“那個時候我很懷疑自己適不適合當老師,我設計好的教學環節到了學生那里總是開展的很困難,也幸虧有園長、同事的開導鼓勵我才沒有灰心”,對周先勇來說,他是和孩子們共同成長了11年的“孩子王”,孩子們的笑容就是他成長的標志。
蹲下來,和孩子待在一個平等的空間是周先勇學會的第一個技巧,“孩子的世界很簡單,你對他好,讓他感受到愛,他就會喜歡你”。家長眼中的“搗蛋鬼”在周先勇這兒卻成了身手靈敏的小運動員,“我喜歡這種讓我有挑戰性的孩子,不管男生女生我都給他們一樣的表現機會,讓他們有信心”,為了讓孩子們“耍起樂”,他還在繼續嘗試著新的探索……
為改善學生體質想盡辦法,用體育培養全能學生
每天課后“超人”老師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班上觀察孩子們今天吃了多少飯,飯量跟平時有什么不同、心情好不好,尤其是肥胖兒和體弱兒,要針對他們不同的情況進行分組教學。為了幫這些孩子改善體質,周先勇想了很多辦法,肥胖的孩子早上游泳、中午做跑步、踢足球等容易出汗的鍛煉;體弱的孩子則是早上做不易出汗的體質訓練,下午游泳。“肥胖的孩子有個特點就是吃東西很快,所以為了控制他們吃飯的速度,我就會給他們發一根筷子,這樣,孩子自然會吃得慢起來。”
作為一名體育專業出身的老師,他覺得很多人對體育的看法有些局限,認為體育只是起到鍛煉身體的作用,“但現在很多研究都表明運動對孩子的認知能力、學習效率甚至情緒疏導都有很大的幫助。”他把每節課的內容都編成游戲的形式,跳箱子、在他手上旋轉翻越等花式玩法讓孩子們目不暇接。
在棠外 他找到了自己
“學校還在給孩子們修建一些新的運動場所”,周先勇指向窗外正在施工的空地,眼神中透著絲絲喜悅,即將運作的新場所又讓他多了一個帶孩子們領略體育魅力的地方,棠外總是帶給他很多驚喜。
作為一個男幼教,周先勇有過一些困惑,但棠外的包容讓他有了在這條路上繼續前進的勇氣。他還記得自己教過的一個“戴耳蝸”的孩子,“當時沒有一個幼兒園愿意收這個孩子,因為帶起來比較麻煩,那個耳蝸很貴,萬一沒注意弄壞了幼兒園也不好處理”,但讓周先勇意外的是他們的園長居然同意接收了,他敬佩學校不拋棄每一個孩子的態度,這也堅定了他留在棠外的決心。
棠外的幼兒園里充滿了愛的味道,有老師與孩子之間的,也有老師與老師之間的,而激勵著周先勇不斷前進的主要動力就是棠外以人為本的理念,給每位老師“量身定制”的發展規劃,讓他覺得在這里找到了自己存在的價值。
成都棠湖外國語學校小學部 郭飛老師
在棠外,高中要育顯培元,在小學則要明理好學,而郭飛就用自己獨特的“分享式”教學法帶出了一屆又一屆明理好學的學生們。
他是“孩子王” 也是“嚴父”
“好幾個都是我的學生,當然要驕傲一下了!轉”,3月15日郭飛的朋友圈里轉發了一條來自棠外附小公眾號的文章,名為《真特帥!那些排球場上的人》。他的朋友圈,一眼望去都是關于兒童和棠外附小的內容,在他心里他不僅僅是孩子們的老師,更像是他們的“父母”、“哥哥”。
郭飛一天14個小時的時間都在陪伴他的學生,陪他們學習、打籃球、踢足球,陪他們玩剪刀石頭布,偶爾還要傾聽孩子們的小秘密,接受來自他們拉衣服、拍打式的問候方式,但他卻樂在其中,成了“孩子王”。“我享受這些孩子們在聽我講知識時敬佩的表情”郭飛說,也許是被孩子們的活潑可愛所感染,教書19年的他依然充滿活力,對待學生樂此不疲。
但是,郭飛也有嚴厲的一面,面對亂扔紙屑的學生他一定要讓他們認識到錯在哪才肯放他們走,輪到他管理食堂時,平日吵鬧的食堂鴉雀無聲。孩子在他面前既能展現自我,無拘無束,又懂得遵守紀律、原則,規范自己。
“等我到家 只能看到已經睡著的女兒”
為了自己的教育事業,郭飛只能舍小家顧大家,陪伴家人的時間少之又少,他讓自己學生的籃球技術能和高二部的同學相比,他能推薦自己班上的孩子去參加各種活動,但他卻不能推薦也在棠外上學的兒子當一次主持人,“不能讓別人覺得我偏袒自己孩子嘛”。
談起還小的女兒,郭飛有些鼻酸,“女兒前幾天做了個小手術,明天又要過生日,我真想回去陪陪她,平時到家都只能看到已經睡著的她,本來中午有空準備回去,又被通知要開個會。”郭飛知道自己虧欠家人的太多,但也只能一點點的彌補。
選擇了老師這個行業,其實就意味著全身心的奉獻,“全班有幾十個孩子在等待著你,他們身上是幾十個家庭的未來,交到了老師的手中,就一定要負起責任。”
100支紅筆芯是一顆顆感恩的心
在遇到困難時,郭飛曾想過放棄當老師,“但我實在舍不得孩子們”。郭飛還記得在07年的時候,他帶的一個孩子要畢業了,畢業典禮結束后孩子卻遲遲不肯離開,使勁揮動著小手跟老師再見,后來還是沒忍住推開他爸爸的車門跑下去抱住了郭飛,怎么勸都不走,就是從那一刻起,郭飛決定不管以后多困難都要當老師。
對待每個學生,他都一視同仁,“我還記得有個叫袁欣雨的孩子,她父母離異,她又被查出來有多動癥,治了很久也沒有好轉,她媽媽都決定要放棄了,但我沒想過放棄”,他覺得作為老師就要對學生多一些關愛、包容和嚴格。
直到現在,每年教師節,郭飛帶過的學生都會送他一份特殊的禮物——紅筆芯,“因為以前給他們講題的時候總是問他們要紅筆,一圈講完,紅筆又沒了”,一年年過去,送紅筆芯成了孩子們不言而喻的傳統。
周先勇、郭飛這樣的老師,只是棠外教師團隊的一個縮影。如此多優秀的教師誕生在棠外,是因為這里有著先進的理念,培育優秀的土壤。棠外秉持“仁 德 志 譞”的校訓,“以人為本,為師生的發展創造和諧環境,幫助每位師生走向成功”的辦學理念和“六會一長”的育人目標,堅持精細化管理,為師生發展提供支撐性環境。
如果個體的優秀是偶然,那么一個群體的優秀就是必然,在第33個教師節來臨之際,我們不僅要為教師點贊,更要為成就了一批優秀教師的棠外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