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是對自己的工作和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 是一種情懷、一種執著、一份堅守、一份責任。每行每業都離不開工匠精神。放到教育行業,師者,也需要像工匠一樣熱愛自己的事業,細心雕琢,以對待孤品的心對待每一個孩子,讓孩子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成就最好的自己。
在第33個教師節來臨之際,新浪四川推出大型系列報道---師匠精神,走近一批優秀的教師,了解他們在日常教學中的創新與思考,故事與啟迪,風格與魅力。
成都棠湖外國語學校初中部 袁成老師
一個平凡班主任的自述
“我要成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還在上小學三年級的袁成在他的作文中寫到,而那時的他還不知道優秀的背后要付出多少艱辛,也不知道當老師究竟意味著什么。
6:30起床
7:10-12:00上課、備課、查班
12:30-2:00 處理班級事務、查寢或者找學生談話等
2:15-5:55 上課或開會或做其他事情
6:30-7:00 解答學生問題或與學生談話
……
9:20-10:30 查寢,與學生交流
11:00-12:00 反思、洗漱、睡覺
這就是袁成當班主任的一天,09年剛剛做班主任不到半個月的他在博客中寫道:“為了每天能和他們交流,犧牲了太多休息時間,我都快扛不住了……很累”,但他又想,“這群淘氣的學生,是我班級的1/45,但卻是每個家庭的100%啊,如果我帶不好可能會毀了他們一輩子”,于是新的,重復的,平凡的一天又開始了。
回想起來袁成覺得,可能是孩子們特意為他買的那個蛋糕、或是家長們給班里搬來的綠色植物、在他灰心時給他的短信和留言讓他離不開學校,給了他堅持初衷的力量。
因為家在郫縣,袁成一周只能回一次家,他心里有愧但也無計可施,“每次到回家的時候,孩子都一定要等著我回去了才吃飯”,但讓他欣慰的是妻子對他工作的支持。
“與品格同行”是袁成自建的班級微信公眾號,粉絲達到了2000人,學生風采、家長課堂、袁成時間等一個個版塊都是他夢想的足跡,“我深知教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作為班主任,多一份耐心,多一份愛心,多一份科學的方法,相信不管帶哪種類型的班級,都會成為幸福的班主任,潤澤每位學生,讓他們健康快樂的成長。”
小小心靈本搭建溝通大橋梁
袁成有一個名為“心靈本”的法寶,讓他成為學生們在遇到煩惱時的第一傾訴對象。“袁老,這個星期我不知道怎么了,我上課沒有精神,我懼怕數學……我不想這樣,我該怎么辦?我需要您的幫助!”,在一次期末考試前袁成通過每周一次的心靈本發現了謝金雨同學的求助,他看出孩子是擔心考不好受到父母的責備,于是就及時給謝金雨的爸爸打電話交流了情況,引導他們多理解、關愛孩子,而不是以成績高低去評判他們的好壞,這才緩解了謝同學的焦慮。
有時同學之間有些小矛盾,也會通過心靈本向袁成求助。一個叫蔣夢威的男生在心靈本中表達寢室室友生活習慣不太好的抱怨,袁成看到后,立即和學生了解情況,先是和幾個同學分別談話,又把孩子們叫到一起,幫助他們進行溝通,化解了心里的“疙瘩”,最后這個宿舍竟然還收獲了“文明寢室”的稱號。
通過心靈本,袁成解決了一件又一件看似瑣碎的小事,但對正值青春期的孩子來說,有一個人能夠傾聽并告訴他們遇到問題該怎么辦卻是非常重要,“孩子們常常在心靈本上寫一些不好對別人說的困惑,有時是同學之間的,也有何父母之間的,這種訴說是幫助他們疏導情緒最好的方式。”
這個小小的心靈本像是打開孩子心門的一把鑰匙,當學生們感覺到他們的煩惱有人傾聽,有人愿意幫助,那么他們就更愿意與人交流,逐漸地打破了與老師、家長之間的心墻。
家長的另一雙“眼睛”
“袁老師是我見過最正能量的老師,我現在每天上班必做的事情就是看他的博客,不光是了解孩子的情況,對我們自己來說也有很大幫助”家長謝靜說,袁成自己寫的《教者成于川——一位青年班主任的教育探索》這本書一直被她隨身放在包里。
“家長朋友:請您與孩子共同分析交流第三次月考”、“最近天氣變化較大,容易感冒發燒,請您以及孩子注意增添衣服……”,袁成通過博客、微信等方式讓家長與教師之間的溝通變得細致化。
“我們家娃娃經常問我怎么知道他在學校里的事”鐘霞覺得袁老的這種方法讓每周只能和孩子相處24小時的她不至于和孩子的學習生活脫節,而這些細微的工作也讓家長們覺的“心里頭被捂熱了”。
成都棠湖外國語學校高中部 張澤剛老師
他被孩子們親切的稱呼為“剛哥”
他捐出自己一個月的工資做班費
他帶過的班,54個學生,51個上了一本
他就是張澤剛,一個教書15年熱情絲毫未減的高中老師
一聲“剛哥”是他堅持的動力
“我出生在農村,當時的代課老師對我們很關心,一到春節就給班上每個同學送只自己養的兔子,從那時候起我就想當像他一樣的老師,關愛遇到的每一個學生,把這份愛傳遞下去”。
“剛哥”談起當老師的初衷,從2002年開始的教學生涯就一幕幕又浮現在他腦海……
2010年到棠外后,6年8個班、3年化學備課組長、成都市“優秀班主任”、高中化學骨干教師,這些稱謂在他心里都比不上孩子們的一聲“剛哥”。
從早上7:10分到晚上11點,日復一日的12個小時,每周一天的休息時間,親自給入學前的學生制作調查問卷了解他們的情況,觀察他們刷飯卡的記錄,為了留校的18個學生連寒暑假都不停歇的組織著每晚兩小時的自習。害怕孩子們想家,就把他們帶回自己家吃飯;害怕他們學習累、身體跟不上,就買水果送去,自己的兒子卻只是在學校上下樓梯時見一面。
“剛哥”記憶最深刻的是一個叫唐浩磊的男孩,父母離異,母親又不幸患上了腦溢血,神志不清,父親則常年在廣州等地做生意,四處奔波,無暇照顧當時已經上高中的他。身高1米8的唐浩磊對如何打理自己的生活一竅不通,也不愿和別人交流,但在遇到“剛哥”后,一切都開始變了……“剛哥”不斷地引導唐浩磊,事無巨細的關注著他的動態,嘗試著給他家的溫暖。
有一年放寒假,唐浩磊的父親特意從廣州飛回成都來接他去過春節,但一向對父親不滿的他怎么都不肯離開學校,只想回避所有和父親的接觸,就這樣一場“父子大戰”在宿舍上演,無奈之下唐浩磊的父親只好聯系當時已經回老家的“剛哥”,得知情況,“剛哥”立馬從老家趕回學校,分別和父子倆交流,將父親在外打拼的種種不易告訴唐浩磊,恍然大悟的孩子向父親承認了錯誤,父子倆抱頭痛哭,最終一起過了個好年,至今唐浩磊和父親都還非常感謝“剛哥”,化解了父子倆長久以來的隔閡。
讓同學們念念不忘的“老大哥”
今年剛考入川大的吳府耕、何文濤,是“剛哥”QQ群“棠外新四軍”中的成員,剛剛熟悉完新學校的他們,第一件事就是回來看“剛哥”,緊挨著、興奮地跟他講著校園里的新人新事,恨不得把“剛哥”也帶到大學去。
“張老師性格直爽,是個性情中人,個子不高但渾身朝氣蓬勃”吳府耕說,在他印象中,“剛哥”是那個把高中所有能做的化學實驗全部親自演示給他們、捐一個月工資做班費、編寫了風靡全年級的“化學三字經”,讓同學們念念不忘的“老大哥”。
而對何文濤來說,“剛哥”則是在高三,周圍人都反對他參加全國化學競賽時偷偷幫他去培訓打掩護的“好朋友”也正是在“剛哥”的幫助下,他獲得了二等獎,獲得了高考加20分進入了四川大學,這所川內最好的高校。
在教師節來臨之際,他們早已悄悄在紙上寫下了給“剛哥”的祝福:“祝剛哥身體健康,優秀的桃李滿天下!”“祝剛哥早日實現夢想!”
袁成、張澤剛這樣的老師,只是棠外教師團隊的一個縮影。如此多優秀的教師誕生在棠外,是因為這里有著先進的理念,培育優秀的土壤。棠外秉持“仁 德 志 譞”的校訓,“以人為本,為師生的發展創造和諧環境,幫助每位師生走向成功”的辦學理念和“六會一長”的育人目標,堅持精細化管理,為師生發展提供支撐性環境。
如果個體的優秀是偶然,那么一個群體的優秀就是必然,在第33個教師節來臨之際,我們不僅要為教師點贊,更要為成就了一批優秀教師的棠外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