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ogcim"></strike>
  • <strike id="ogcim"><input id="ogcim"></input></strike>
    跳轉到路徑導航欄
    跳轉到正文內容

    高職生實習崗位難尋 學校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http://www.wwwfh2222.com   2009年11月16日10:14  中國青年報

      學校和企業在利益訴求上的不一致,是造成高職生實習難的主要原因

      本報記者 樊江濤

      尋找實習崗位是所有高職院校面臨的難題

      “虧了是真虧啊!”在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連鎖經營專業師生創辦的小超市面前,教師陳新華向記者形容超市所面臨的生存壓力。

      今年8月,校園里這家不起眼的小超市開業引來了當地眾多媒體的關注。

      “超市是依托學院的連鎖經營專業創辦的。”學院副院長黃盛蘭向記者解釋這家超市的與眾不同之處,超市的經營之所以交給連鎖經營專業的老師和學生,就是為了給師生創造一個絕對真實的頂崗實習環境。

      兩個月下來,小超市賣了23萬元的貨,作為營業員的學生,通過這個超市,對營銷有了不同于課堂上的深刻體會。

      雖然在課堂上也訓練過,但現實中的現金、刷卡等多種付款方式以及“永遠著急”的顧客,還是讓收銀的學生頭上直冒汗。

      “上崗三天,只有一天的錢是沒多也沒少!”“收銀員”肖嬌對記者“透露”說,開業兩個月下來,在超市的保險柜里,就躺著兩張收來的假幣。

      “企業里真刀真槍的實習和課堂上‘仿真的’實習環境完全不同。”石家莊外語翻譯職業學院院長孫建中認為,對于高職學生來說,到企業頂崗實習是課堂教學所不能替代的,甚至“高仿”的實訓基地也和在企業里實習有著天壤之別。“為教學而辦的實訓基地,由于不真正生產,生產設備往往更新不及時。”學生不能使用最新生產設備,而使實訓和實際脫節。

      孫建中深有感觸地告訴記者:“頂崗實習是高職教育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延伸部分,也是課堂知識向實踐職業技能轉化的重要環節,而頂崗實習崗位的尋找也是所有高職院校面臨的一個普遍難題。”

      學校企業態度冰火兩重天

      “我們是剃頭挑子一頭熱——學校熱和企業冷形成鮮明對比。”河北省一位高職院校的校長苦笑著告訴記者,與高職院校學生頂崗實習崗位需求旺盛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企業對學生頂崗實習頗冷漠。

      根據教育部相關規定,學生在接受高職教育的三年時間里,要有不少于半年是在企業頂崗實習。由于企業不愿意提供頂崗崗位,使這一教學“規定動作”普遍難以完成。而為了破解這一難題,各高職院校也只能“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作為一所百年老校和曾經由行業舉辦的院校,承德石油高等專科學校校長曹克廣實話實說:“目前學生頂崗實習安排有很大困難,主要靠學校與企業多年合作的基礎、朋友及校友關系,在油田和企業為學生安排生產性頂崗實習。”

      與此相比,一些民辦高職院校的頂崗實習崗位則更加難找。“加入工商聯組織,就是為了認識企業家,以便給學生找實習崗位。”一位民辦高職院校校長對記者調侃道。

      “靠個人關系找實習崗位就不易,找個符合要求的崗位就更是難上加難!”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一位年輕教師一針見血地指出,“在這個過程中,還要防止學生成為頂崗企業的廉價勞動力。”

      在他看來,頂崗實習崗位要完成企業的生產任務,同時也要承擔學校的教學任務。

      為什么企業要對學生頂崗實習說“不”呢?

      記者通過走訪了解到,除了考慮學生安全和技術保密等因素外,主要是企業和學校在校企合作中利益訴求不一致。

      2008年,一家數控加工企業被石家莊一所高職院校請進了校園。學校給企業提供了廠房,而企業將項目和設備一起搬進了校園,同時作為合作內容之一,企業也要給學生提供實習崗位。但是,在實施過程中,企業只能安排部分學生頂崗實習,其他學生還需學校另外安排;同時老師們注意到,頂崗實習的學生也只是做擺放材料等工作……

      在學校與企業溝通的過程中,企業也表達了自己的苦衷:學生頂崗是“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剛剛培訓好一批熟練工,就又會換一批新手來實習,而企業的訂單是有時間和質量要求的。同時學生在崗位上的實習也增加了企業的勞動成本。

      記者了解到,一些企業出于成本考慮,為了避免學生頂崗實習帶來的材料浪費,甚至會用一些替代品來讓學生“演練”,而這種“仿真”頂崗,使實習效果大打折扣。

      “企業始終要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學校的首要目標是培養學生。”有關專家指出,學校和企業在合作過程中的利益不一致,是造成企業不愿意提供學生頂崗崗位的主要原因之一。

      各方寄希望于相關政策出臺

      作為一家小小的汽車美容服務中心的負責人,路曉波還有另外一個身份:負責學生頂崗實習管理和技術指導的“小老師”。

      還是在大三時,路曉波就借助學校的創業基金,辦起了以服務老師為主的汽車美容服務中心。這家建在校園里的小小汽車美容店,同時還為學生提供頂崗實習崗位。

      雖然規模不大,路曉波對頂崗學生的要求卻很嚴格,統一著裝、必須遵守各項規章制度。“老師們的車一共有300多個車型呢!”學生除了學習洗車外,還能在這里實踐各種汽車的檢修和美容操作。

      路曉波和他的汽車美容服務中心,正是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通過扶持學生創業為學生創造頂崗崗位而嘗試創辦的。

      為了給學生尋找頂崗崗位,各高職院校可謂絞盡腦汁:在企業投資生產線、為企業提供廠房……但隨著合作的深入,往往會“絆倒”在企業和學校雙方利益訴求不一致上。

      如何在企業追求利益最大化和學校培養學生之間找到一個最佳結合點?

      在記者采訪中,許多高職院校的校長和教師都將破解這一難題,寄希望于政府的引導和政策的保證。

      “僅靠學校的力量來解決問題,確實很困難。”一所高職院校校長坦言,“企業接受學生頂崗實習,國家能不能給予企業一些鼓勵政策,從而讓企業更有積極性?”甚至有專家建議,能否通過為企業減免稅,來鼓勵企業接收頂崗實習學生。


    相關報道:實習生不給工資 3名大學生挑戰“潛規則” 2009-11-05 09:52:09
              女大學生實習被安排陪酒 見到領導掉眼淚(圖) 2009-11-03 09:55:20
              成都企業招實習生 每月也有千元工資 2009-11-03 08:44:05
              師范實習生講課機會少 師資培養陷入怪圈 2009-10-29 09:52:16

    Powered By Google

    網友評論 更多評論

    已有 _COUNT_位網友發表評論  
    登錄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