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衛視大型文化思想融合傳播項目《腹有詩書》以“思想的力量”“思想的時代”“誦讀中國”三大篇章,廣邀社會公眾共赴一場思想與文化的盛宴。

  立足傳統,充分發揮思想傳播效力

  追本溯源,亦借古開今;八集《腹有詩書·思想的時代》分享對話片以豐富的中華文化資源為基準點,在中華文明探源工程1-4期首席專家王巍,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所長胡正榮,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著名文化學者張頤武四位專家的引領下,進行多個視角的思想分享與文化解讀,巧妙串聯起中華文明史的文化之鏈、思想之軸。

  《腹有詩書·思想的力量》微視頻系列則是以小見大,廣泛真實地展現普通人的生活與事業,通過他們的經典分享見證思想光芒無處不在,成為推動人們豐富內心、提升自我的強大精神力量,5個月的傳播周期、100人的誠摯分享讓更多受眾感同身受,讓文化思想更加深入人心。

  持續創新,三大維度解讀華夏文脈

  融入中國智慧、注重詩性表達,《腹有詩書》節目從三大維度深掘華夏文脈底蘊,構建起優秀中華傳統文化的當代表達。八期主題,八個角度;既是見證者,也是參與者。《腹有詩書·思想的力量》將個體命運與宏大敘事融為一體,以百位不同領域的鮮活人物事例,盡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魅力與強大感染力。多種身份帶來多元視角,分享人生也分享經典,“眾口”說出感悟與心聲,讓思想與踐行相互印證,“閃耀”出思想共振的光芒。

  廣邀四川高校青年學子,9月推出的《腹有詩書·誦讀中國》鼓勵正在創造著、感受著中國式現代化的新生力量誦讀經典、傳承文化、開創未來,進一步承擔起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

  多屏聯動,全面激發大眾參與熱情

  《腹有詩書》精心布局傳播體系、有效聯動大小屏傳播、創新運用內容相互引證、積極拓展理論文化大眾傳播新路徑。

  文化行走、文明探尋、思想解讀、價值觀弘揚……從3月到10月,《腹有詩書》以靈動的形式和豐富的內涵贏得了良好的社會傳播效應。

  以小切口解析大主題,以廣視角講好新思想,八期《思想的時代》直播收看總人次超90萬。《那年那兔那些事兒》新電影亮相前夕,文化探訪人陳菁菁探班漫畫家林超,挖掘其作品的震撼情節;喜愛“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的國風美少年劉宇化身安徽宣城文旅推廣大使,與傳統文化雙向奔赴;深情守護高原“神鳥” 黑頸鶴十七載的若爾蓋濕地巡護員索郎奪爾基在水鳥翩翩處,望云卷云舒,領悟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之道;中國國家話劇院首開“第二現場”,六城同賞《蘇堤春曉》,萬千觀眾在數字技術與戲劇藝術深度融合中感受思想的力量……截至8月28日,104條《思想的力量》系列視頻形成矩陣,多平臺發布超600條次,總播放量數百萬。隨著時間的推移,節目長尾效應愈發顯著,全網觸達超1億人次,回看率、討論度持續走高。

  品味音韻之美,滿懷赤子之心,接棒展現的《腹有詩書·誦讀中國》將是獻給這片土地的美好祝福與真摯祈愿,期待更多高校學子加入其中,誦讀微聲音,與時代同行,為時代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