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賀梨萍
12月30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就首次開展“菜籃子”市長負責制考情況舉行發布會。成都市副市長牛清報介紹,成都是一個豬肉消費的大市,有1633萬的常住人口,服務人口超過2100萬,而且豬肉又是川菜里頭的主料,所以在生豬生產和保供受到非洲豬瘟影響的情況下,成都市政府將促進生豬生產、保障市場供應作為重要的民生工程,也是作為切實履行“菜籃子”市長負責制的一個優先事項來保障。
據介紹,成都市采取了很多措施,概括而言,建立完善了“三大機制”,推出落實了“十條措施”。
“三大機制”:一是在成都市政府層面,建立了一套“日監測、周調度、月考核”的機制,每天監測豬肉的生產和價格,每周對各個市縣進行調度,每月進行考核,考核好的要表揚,進度滯后的市縣要作檢討性的發言。二是在有生豬養殖任務的縣市,實行縣市“一把手”任指揮長機制,可以集中資源,促進生豬養殖。三是成都市政府和周邊的市州建立了區域生豬生產合作機制,通過這種方式,提升成都市豬肉供應保障能力。
“十條措施”:今年9月,成都市政府制定了促進生豬生產保障市場供應的十條措施。一是進一步夯實生豬發展的任務;二是推動全產業鏈融合;三是建設現代良繁體系;四是推進產業綠色發展;五是提升生物安全水平;六是加強動物防疫;七是優化產業發展用地;八是強化金融支持;九是完善保障機制;十是加強組織保障。
牛清報表示,這“三大機制”和“十條措施”,為成都養豬業排除了障礙,提供了要素支撐。養豬業主信心增強,積極性提高。成都的生豬養殖在10月中旬已經止跌回升,現在是第三個月連續增長。12月,成都生豬存欄環比增長了2.83%,豬肉零售價環比回落4.96%,預計今年全年成都地產生豬出欄可以超過400萬頭。
牛清報表示,為保障元旦和春節期間生豬等“菜籃子”產品的市場供應,成都將切實發揮國有“菜籃子”公司、大型批發市場等主體作用,保障肉類和蔬菜的多元化供應。
這方面成都主要做了三項工作:一是建立豬肉儲備。現在成都市和縣市兩級已經完成了豬肉儲備計劃,并且建立了先進后出的常態化輪儲投放機制,現有儲備總量達到27000噸,確保豬肉“儲得實、管得好、用得上”。
二是適時啟動價格臨時補貼聯動機制,按時足額發放低收入群體的價格臨時補貼,使他們少受價格影響。
三是密切監測“菜籃子”產品的價格走勢,加強質量安全監管,打擊違法違規行為,規范市場秩序。
牛清報最后表示,我們有信心,也有能力,保障“兩節”期間生豬等“菜籃子”主要農產品供給不脫銷、不斷檔,價格不大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