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大的期許
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
“兩中心兩地”
西部地區重要的經濟中心、全國重要的現代產業基地、深化內陸開放的試驗區、統籌城鄉發展的示范區和長江上游生態安全的保障區,即“一中心一基地三區”——這是9年前,《成渝經濟區區域規劃》對于成渝經濟區的目標定位。
相比之下,這次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提出,使成渝地區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改革開放新高地、高品質生活宜居地,即“兩中心兩地”。
“這是鞭策成渝兩地邁向更高目標。”對比兩個目標定位,西南交通大學區域經濟與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戴賓認為,從西部地區重要的經濟中心到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意味著國家對成渝兩地的定位更高。
建設改革開放新高地,則表明對多年四川改革創新成果的肯定——2015年,四川獲批成為全國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最近兩年,四川又搶抓“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等重大戰略機遇,推動形成“四向拓展、全域開放”立體全面開放新態勢,全省開放布局不斷優化、開放領域日益拓展、開放型經濟水平加快提升、對外交流“朋友圈”越來越大。
從深化內陸開放的試驗區到打造內陸開放戰略高地,“戰略”二字的出現也引發各方熱議,“體現出在國家對外開放新格局中,成渝兩地將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2018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四川視察時指出,天府新區是“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要節點,一定要規劃好建設好,特別是要突出公園城市特點,把生態價值考慮進去,努力打造新的增長極,建設內陸開放經濟高地。
“公園城市”這一理念的提出,體現了我國推進城市化發展模式和路徑轉變的理論創新和實踐探索。多位專家表示,這次,中央提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要建設高品質生活宜居地,突出的是對人的關注,對生態的重視。
更新的思路
尊重客觀規律
突出兩個中心城市帶動作用
經濟區、城市群、雙城經濟圈,三個重要時段,不同的名字,各自意味著什么?
“更加聚焦,更加重視重慶和成都的中心城市帶動作用。”省發展改革委相關人士表示,從經濟區到城市群再到雙城經濟圈,背后邏輯是層層聚焦。
具體來說,建設雙城經濟圈,核心就在于要突出成都、重慶兩個中心城市帶動作用,以兩個極核的作用來帶動整個成渝地區乃至西部地區的發展,促進產業、人口及各類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和高效聚集。
戴賓認為,從總體來看,建設雙城經濟圈,是落實區域發展新理念、新思維的具體舉措。當前,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為承載發展要素的主要空間形式,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就是要尊重客觀規律,發揮比較優勢,推進成渝地區統籌發展,促進產業、人口及各類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和高效聚集,強化重慶和成都的中心城市帶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