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合作大事記
2011年4月
國務院正式批復《成渝經濟區區域規劃》。
2015年5月21日
重慶和四川簽署《關于加強兩省市合作共筑成渝城市群工作備忘錄》,決定將推動交通、信息和市場三個“一體化”。
2015年12月26日
成渝高鐵正式通車運營,這是連接成渝的第一條高鐵。
2016年5月4日
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聯合印發《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賦予成渝兩地的發展定位為:全國重要的現代產業基地、西部創新驅動先導區、內陸開放型經濟戰略高地、統籌城鄉發展示范區、美麗中國的先行區。
2018年6月6日至7日
四川省黨政代表團赴重慶市學習考察。其間,川渝簽署《深化川渝合作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行動計劃》和12個專項合作協議。
2019年7月9日至10日
重慶市黨政代表團來川考察,雙方簽署《深化川渝合作推進成渝城市群一體化發展重點工作方案》。
本報記者王成棟整理
專家熱議
如何唱好“雙城記”?
□袁成霖 本報記者 熊筱偉 王成棟
圍繞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1月3日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明確了一系列要求。
如何落實好這些要求?成渝地區該怎么干,才能共同唱好“雙城記”?省內外專家已經展開思考。
建設之前要想清楚
牢固樹立一體化發展理念,把兩地區作為一個整體來思考分工合作
翻看相關報道,讓多位專家印象深刻的是:談到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時,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強調“牢固樹立一體化發展理念”。
“這意味著成渝兩地在謀劃未來工作時,要更加統一到一體化的理念之下。”西南交通大學區域經濟與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戴賓認為,除了交通等基礎設施一體化建設外,產業布局一體化等都是重點,這樣才能“共同發揮西部地區增長極的帶動作用”。
武漢大學區域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伍新木也建議,成渝兩地應秉持整體思維,主動把雙城經濟圈作為一個整體來思考分工合作。
具體到落實層面,針對“統一謀劃、一體部署、相互協作、共同實施”的要求,重慶市綜合經濟研究院院長易小光建議川渝兩地、成都和重慶兩個中心城市、雙城經濟圈內其他兄弟城市這三個層級,都可在中央頂層設計和有關部門指導下著手開展統籌協調工作。
如今正處于各地“十四五”規劃即將編制的“窗口期”。易小光建議,雙方可抓住這一機會,著手就具體事項一件件分別進行對接。
建設過程中可嘗試
“政府協調+市場機制”,建立有效的區域利益協調機制
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已經給出了“干什么”的具體方向。
細看這些工作,多位專家提到其中不少是“硬骨頭”——像公共服務共建共享,都涉及各地區間不同的利益訴求。
“推動相關工作過程中肯定會遇到一些阻力和矛盾,我們要知道這都是正常的?!笔∩缈圃貉芯繂T盛毅表示,出現矛盾不可怕,要解決好則需要雙方建立起有效的區域利益協調機制。
盛毅建議,成渝地區可借鑒北部灣港的建設經驗,即“政府協調+市場機制”方式來解決問題?!跋癖辈繛掣凵婕氨焙!J州、防城港三市,就是在上一級政府的頂層設計之下,通過共同組建港口公司的方式來實現利益協調。”他認為像成渝地區存在的“斷頭路”等問題,同樣可通過共同組建基礎設施建設公司來探索解決之道。
易小光建議,成渝地區可建立常態化的聯合辦公機構,作為專門的協調機構來對接重大項目和事項,同時即時檢查落實雙方相關規劃。
重慶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趙有聲注意到會議提出“突出中心城市帶動作用”。在他看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要從“啞鈴式結構”變為更科學的“橄欖形結構”,需要兩大中心城市進一步有序地分解轉移部分城市功能和產業,逐步改變現有的城市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