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毛茂沙 制圖 黃益輝
2020年的成都土拍已經拉開帷幕,天府新區118畝土地在1月16日溢價成交,成都土拍市場開了一個好頭。土地在業內被視為“面粉”,作為新房一個重要的成本要素,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未來的“面包”(成品房)價錢。
回首2019年的土拍市場,哪些數據值得關注?哪些變化值得留意?封面新聞記者梳理成都公開拍賣的土地供應及成交情況,用上下兩篇文章,從價格到區域、從面積到房企,幫你讀懂土拍!
成都軌交成最大“地主”
2019年成都拿地企業多為國企央企,其中又以本地國資房企居多,民企延續2018年態勢表現依舊平淡。其中成都軌交、成都城投、華僑城居年內新增土儲量前三位。成都軌道交通集團更是以3155。8畝的拿地量位列第一,比第二名多1281畝,比第十名多2794畝,是2019年名副其實的“大地主”。但其拿地項目多為TOD用地,因此,業內人士認為今年拿地較少的傳統房企,后期或將與這些地主合作開發項目。
![](http://n.sinaimg.cn/sc/crawl/44/w540h304/20200119/1892-inhcycc5144118.jpg)
傳統龍頭房企如萬科、保利、恒大、融創、碧桂園、中海、藍光等,在2019年表現十分沉寂,通過公開拍賣僅摘得1宗土地甚至沒有新增土儲,拿地難度愈增。
成都憑借強大的城市發展及投資潛力,持續吸引著外地企業入駐。2019年成都土拍市場的新面孔,包括香港新華集團、雪松控股、禹洲、正榮、越秀、藍城、珠海華發、五礦、平安9家外來企業,及恒邦、金雁2家川內企業均在年內現身,獨立拿地。
此外,還有一些但久未在成都拿地的老面孔,如炎華置信、邦泰、雅居樂、同森、首創、金融街、遠鴻、合信、中梁、朗詩、正黃、招商、弘陽,也新增了一些土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