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熊英英

  維權3·15,凝聚你我力量。封面新聞聯合天眼查推出“天眼查·行業十年大數據”系列報道,聚焦全國企業,涉及與消費者密切相關的衣食住行等六大行業,通過多維度的數據剖析,透視企業背后的司法與經營風險,解讀2010年至2020年這10年來的行業變化。

  過去10年,我國經濟社會迅速發展,醫療衛生水平也在不斷進步。當“溫飽”不再是問題,人們對美的追求越來越高,整形美容機構便如雨后春筍般出現。但由于缺乏統一監管標準,醫美行業一度亂象頻生,成為醫療糾紛、虛假宣傳的“重災區”。

  全國每天新增約70家“衛生”企業

  四川相關企業數排名第一

  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我國醫療衛生行業共有313,641家相關企業。并且,近幾年相關企業成立數量也呈現增長態勢。

  在2010年-2019年這10年,全國新增“衛生”企業數達到259,486家,平均每年新增企業近2.6萬家,這意味著每一天就有大約70家新企業誕生。

  就分布地域看,四川省“衛生”企業數超過26,000家,排名第一,其次是廣東、山東、遼寧和黑龍江。

  而在已公開注冊資本數據的近20萬家企業中,超過16萬家注冊資本在“0-100萬”,占比81.91%,絕大多數企業規模較小。

  數據來源:天眼查專業版 

  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還顯示,共有65,735家“衛生”企業出現過“經營異常”情況,占比20.65%。近5年內,“衛生”企業累計產生經營異常信息超10萬條。

  同時,企業的法律訴訟、失信信息和被執行人信息數量,近5年內均呈現出逐年增長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