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成都3月17日電(李潔、何映雪)日前,成都市印發《2020年產業生態圈和產業功能區建設工作計劃》(以下簡稱“工作計劃”),聚焦“5+5+1”開放型現代化產業體系,全面劃定66個產業功能區核心區,致力于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生態圈和創新生態鏈,加速構建產業鏈和產業集群。

  推動產業生態圈及產業功能區協同布局建設

  工作計劃指出,建設產業生態圈和產業功能區要以“5+5+1”現代化開放型產業體系為導向,聚焦成都產業鏈供應鏈的短板和不足,優化14個重點產業生態圈,以重點關聯產業功能區為載體落地集聚一批高能級產業項目,在都市圈范圍內重塑產業經濟地理。

  同時,工作計劃劃定了66個產業功能區核心區,以1平方公里范圍起步,圍繞建設產業功能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區,推動功能區重要生產場景、生活場景、生態場景在核心起步區集中融合呈現,促進功能區重大產業化項目及關鍵核心配套項目率先在核心起步區落地投產。

  在產業功能區核心區規劃建設高品質科創空間

  錨定產業生態圈創新策源地和新經濟主導產業方向,工作計劃重點布局成都市“11+2”中心城區和東進區域9大片區開發單元,在產業功能區核心起步區打造集研發設計、創新轉化、場景營造、社區服務等為一體的生產生活服務高品質科創空間。

  對標深圳灣科技生態園等先進園區規劃設計標準,組織相關區(市)縣學習高品質科創空間產業、載體、形態、運營等各方面特征,首批選取天府海創園、成電國際創新中心、成都芯谷先導區等19個高品質科創空間點位作為示范點,于2020年3月前編制完成示范點規劃設計樣板。

  推動產業功能區有力支撐區域產業協同

  產業生態圈和產業功能區如何幫助區域產業協調發展?工作計劃指出,重點是要合力構建成德眉資跨區域產業生態圈,發揮青白江國際鐵路港等功能區的開放平臺作用,共建成德臨港經濟產業帶;發揮成都科學城等功能區的創新引領作用,共建成眉高新技術產業帶;發揮天府國際空港新城等功能區的樞紐作用,共建成資臨空經濟產業帶。

  同時搶抓西部陸海新通道重要戰略機遇,以成都高新航空經濟區、青白江國際鐵路港、雙流航空經濟區等陸空樞紐型產業功能區為重點,進一步發揮空鐵國際門戶樞紐生產、集貨、配置、運輸和統籌比較優勢,優化完善物流設施布局。

  強化產業功能區關鍵資源要素保障

  為確保工作計劃落地落實,相關部門將強化功能區資本要素供給,精準開展市場化投融資服務,推動成都市“5+5+1”產業基金與區(市)縣合作設立功能區主導產業子基金;探索建立天使基金投資容錯機制,重點投向高品質科創空間新經濟企業。

  同時將強化功能區土地要素供給和人才要素供給,分行業、分區域完善產業功能區項目準入門檻,進一步明確畝均稅收、畝均投資等硬性指標要求。深入實施成都城市獵頭行動計劃,制定成都重點產業生態圈人才計劃,引導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團隊)落戶高品質科創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