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代倩的口述:
疫情日益嚴重,想回國
我叫代倩,今年21歲,成都人,在英國布里斯托大學讀書,現在大三。
我是3月上旬打算回國的。此前,我也多少了解過疫情,但是感覺英國不是很嚴重,也就沒怎么放在心上。
3月初,有中國留學生同學跟我說打算回國,我當時還挺驚訝,覺得他們小題大做了,認為疫情沒那么嚴重。但隨著疫情向英國擴散,家人開始擔心我,正好學校還有半個多月就放復活節假期(為期一個月),我就和父母商量,決定還是回國好些。
其實除了疫情嚴重,英國官方提出的“群體免疫”政策,也是我想回國的原因之一。我個人對這個政策有質疑,這個政策的大意是,當相當比例的人口感染新冠病毒時,整個社群就會對這種病毒免疫。我認為這會導致很多人被感染,也擔心自己被感染。
那段時間,布里斯托市不斷有人感染,我學校也有人確診了。
![在成都雙流國際機場,代倩在等待做核酸檢查。](http://n.sinaimg.cn/sc/crawl/95/w550h345/20200318/7bc6-iqyrykv2106359.jpg)
當地人和中國人關于防護的觀念不一樣,他們認為只有生病的人才會戴口罩,而且生病的人基本不會出門,所以他們普遍不戴口罩。現在疫情那么嚴重了,街上也還有八成的人不戴口罩。這是兩地的文化差異。
在這種情況下,我獨自生活在英國,很沒有安全感。
我買了機票,還花30多英磅買了一套防護服,備好了口罩、護目鏡、防護手套等。確定回國日期后,我通知爸媽,讓他們及時向社區上報回國的相關信息,還做了登記。
穿上防護服登機
我是在北京時間3月14日晚上7點登機的。登機之前就穿上提前買好的防護服,戴上兩層口罩,其實我還準備了護目鏡,但覺得沒必要,就沒戴。我還帶了酒精和紙巾,用來消毒。
在機場,沒有看到設有防疫措施,也沒有人給乘客測體溫,一切都和往日一樣,沒什么特別的。當時機場里大部分人沒戴口罩,我穿上防護服后,還有外國人偷偷笑我,不過我覺得無所謂。
飛機上的乘客基本都戴了口罩,只有我一人穿了防護服,不過其他人也沒流露出奇怪的目光。
我在飛機上不敢摘口罩,更別說吃東西喝水了。有其他乘客還是挺“放肆”的,大口大口吃東西,我看著都擔心他們。
空姐給我們發了一個健康申報表,入境香港的需要填寫,我只是在香港轉機,不用填。
近12個小時的飛行后,飛機落地香港國際機場。轉機安檢前,工作人員給我們都測了體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