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地成都,做了核酸檢測
在香港進入登機大廳時,我擔心體力支撐不住,就買了杯帶吸管的飲料,摘掉口罩,快速喝了兩大口后就扔了,口罩也扔了,換上兩個新的,我還專門挑個人少的地方候機。
在這趟航班上,乘客也全部都戴了口罩。飛機快起飛的時候,空姐發了國內入境健康申報表,讓我們填好交上去,表格的問題主要詢問身體情況、最近半個月去過的地方、是否接觸過感染病人等。
![居家隔離的兩天里,社區工作人員發了表格,代倩均填寫好,上報信息。](http://n.sinaimg.cn/sc/crawl/145/w550h1195/20200318/a863-iqyrykv2106480.jpg)
這趟航班比此前倫敦飛香港的航班要嚴格得多。飛機3月15日下午1點多落地成都后,先是有四名穿著防護服、戴著口罩、護目鏡等防護設備的工作人員,給我們一一量體溫。
就在這時候,我后兩排有一位乘客說自己兩個月前就喉嚨痛,這讓飛機上的乘客都受到了些驚嚇。結果,這名乘客的前三排和后三排乘客都要接受健康詢問和檢查,其他乘客由廣播喊名逐一離開,被喊到名字的人才能離開座位。
我在這位喉嚨痛的乘客前兩排,也要接受健康詢問。工作人員一對一詢問基本情況,如去過哪里,在什么地方生活等等。隨后,工作人員判斷我為“密切接觸者”,我的表格上被寫上“密接”二字,隨后被叫去做了核酸檢測,醫生讓我發“啊”音,并拿棉簽伸進喉嚨部位,然后就放行了。有人直接被放行,有人和我一樣也做了核酸檢測。
這一波折騰,花了差不多6個小時,等全部弄好,已經是晚上7點多了。
爸媽早已在機場外等候多時。
隔離:沒想到媽媽的防護意識那么強
令我意外的是,爸媽的防護意識也挺強,一人開了一輛車來。從機場回家,他倆坐一輛車,我自己開一輛車回家,這樣可以避免和他們接觸。
進小區的時候,保安也給我查了體溫。停好車后,我把車座椅和方向盤都消毒一遍,我媽早進了自己房間,我和我爸也沒有乘坐同一電梯,確保安全。我進家門后直接進我的房間。
我先居家隔離了兩天。這兩天里,我媽每天都把飯菜放在我門口,叮囑我出來拿飯一定要戴上口罩,吃完后,我在臥室的衛生間里把碗筷洗干凈,然后放在門外,我媽會把碗筷放入消毒柜里消毒。
回國前,我還擔心我媽控制不住自己,怕她非要見我,沒想到我媽的防護意識那么強,回來兩天了,我倆都沒怎么見過面。
居家隔離的兩天里,我爸媽一天三次上報家人體溫。這兩天,社區工作人員給了我一些表格和承諾書一類的書面材料,我填寫好之后上交了。
3月17日下午3點多,社區工作人員聯系了120救護車,專門接我去統一的隔離點進行隔離。救護車上的醫護人員也都“全副武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