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來襲

  3月19日下午,醫院隔離區外,楊銘長舒了一口氣。醫院收治的最后三名本土新冠肺炎患者達到出院標準出院了。回望過去的這兩個多月,楊銘覺得接下來,終于能讓工作慢慢步入以往的日常了。

  楊銘是成都市公衛中心新冠肺炎應急隊隊長。1月,武漢不明原因肺炎的消息開始傳遍全國。1月17日,楊銘接到醫院負責醫療工作的副院長打來電話:“應急隊準備要開始工作了,請盡快做好人員、病房、物資等各項安排和準備。”而在前一天,市公衛中心剛剛從其他醫院接回了一名新冠肺炎疑似病例,作為醫院應急隊隊長,當天她立即對病房進行了安排。而隨著接下來幾天電話越來越多,經驗豐富的她心里隱約感覺此次疫情并非那么簡單。

 醫護人員救治患者 醫院供圖 醫護人員救治患者 醫院供圖

  1月21日,正在上門診的她接到同事打來的電話,“快來,又有新增了!需要你全力以赴投入新冠肺炎救治工作。”中午,還沒來得及脫下白大褂,她穿上防護服就往醫院應急樓走。她的戰疫就此打響,在此后的兩個多月里,她長期駐守在這里,直到今天。

  醫院的抗疫動作也在同步進行:進行呼吸道烈性傳染病應急演練、對醫護人員進行院感培訓。正值新春佳節,醫院應急隊全員待命,他們退掉提前買好的機票,暫緩確定好的行程,加入這場戰疫中。

  1月26日,大年初二,成都決定啟動市公衛中心二期工程改造,要用短短15天時間完成裝修改造,用于收治新冠肺炎患者。一夜之間,中心將原本在該大樓的三個病區搬遷到了其他大樓。2月8日,二期改造工程提前圓滿完成任務,使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床位數從50張增加到420張。

  患者增加

  回望兩個多月,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是刻骨銘心的。

  若現在翻閱成都所發布的新冠肺炎病例變化曲線圖,你也能真實感受到。從1月21日開始,成都的確診病例數呈直線上升,到了2月中旬才趨于穩定。而醫護人員的心,也隨著變化的曲線,起起伏伏。

 醫護人員和患者豎起大拇指 醫院供圖 醫護人員和患者豎起大拇指 醫院供圖

  “這是一場難打的仗,至少在最初那一個月是。”回憶起兩個月前的事情,楊銘記憶猶新。由于最開始大家對新冠肺炎的認知處在摸索階段,醫療工作也處在一個找“路徑”的過程。而隨著病人越來越多,她們常常要穿著厚厚的防護服工作到凌晨,面對巨大的工作量以及患者焦慮地詢問,醫護人員心理和生理都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楊銘記得在2月初,國內疫情處于上升階段,全國各地包括成都在內的確診病例都在大幅增長,“醫院一天就接診了20例”。為了能更好地收治患者,所有同事都處于高負荷運轉的狀態,“醫院應急隊由原來的40多人增加至200多人,增加了白班和夜班的工作……因為很多患者都是夜間轉院過來,且根據‘一車一患’的轉運原則,工作戰線被拉得很長,很多醫生護士基本整晚都沒辦法休息”。

  “病例增加、人手緊張,人人都處于飽和的工作狀態。”成都市公共衛生臨床醫療中心重癥醫學科主任陳紅介紹,隨著病例的增加除了必須進行的每日安排,在某一個時間段也會同時遇到多個需要救治的病人。“以重癥這一塊來講,每天上午要查房,每個病人進行詢問,了解情況,分析救治方案,下午需要開專家會商會,晚上還得繼續到病房,甚至要熬整個通宵”。

  “直到后面其他醫院的支援隊伍趕到,大家才有輪班的機會。”陳紅介紹。

  不過,希望很快到來。成都于1月29日迎來首位治愈出院患者。而隨著出院病人越來越多,也給了醫院醫護人員莫大的鼓勵。紅星新聞記者統計,除1月30日、1月31日、2月11日、2月23日、2月29日、3月15日,成都沒有治愈患者出院外,其余每日均有患者出院,且單日出院人數在5人及以上的天數就有12天。其中,單日出院患者數最高的一天為2月19日,這一天成都新增出院病例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