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四代
疫情期間,一張洗頭照萌到了大家。照片中,兩位身穿防護服的醫務人員小心翼翼地抱著一個嬰兒洗頭,照片中的嬰兒,就是成都最小的確診病例,只有3個月大。
小男嬰從2月9日開始隔離治療,到3月10日才出院,楊銘笑著說:“進來才3個多月,出院時都4個月了。”在充滿凝重氣息的病房,他的出現也給病房的醫護人員增添許多歡樂,“孩子很可愛,非常配合治療,也非常愛笑,我們經常去逗他,看到他笑,我們也覺得很開心”。
![最小患者只有3個月大 醫院供圖](http://n.sinaimg.cn/sc/crawl/162/w550h412/20200320/9eac-iqyrykv7774481.jpg)
但治療也是一個問題,小男嬰是跟著母親一起被隔離治療的,考慮到孩子很小,病情也不能由其口述,所以醫生主要通過細心觀察來判斷他的病情變化。在用藥方面,考慮到年齡較小,也并未使用非常特殊的藥物治療,主要是對癥處理。喂藥也是一個難題,醫生只能通過針管喂藥,在進行一些日常檢查,包括抽血、做CT等,也大多借用輔助檢查來綜合判斷患兒的病情演變。
而讓醫護人員感到有些棘手的是,由于患兒母親是個新手媽媽,在帶孩子方面沒有經驗,且在因聚會被感染后,也承受著周圍親戚朋友的指責,心理壓力很大,一度給醫護人員放話:“我帶不來孩子,你們來幫我帶!”盡管如此,醫護人員也耐心勸解,只要力所能及都會幫忙。“幫她買紫草油為孩子護理、幫孩子洗頭、給孩子做枕頭,還教她一些護理方法。”楊銘說,好在孩子在整個住院期間病情一直都很平穩,沒有經歷一波三折,最終順利出院。
小男嬰的一家四口都感染了,包括他的媽媽、奶奶以及曾祖母。79歲的曾祖母也曾讓醫護人員捏了一把汗。中心應急二科醫療組組長何沅鴻醫生說,孩子的曾祖母其實剛來的時候病情還不算太嚴重,“就是有點咳嗽、咳痰、氣緊”。但由于她年齡比較大,再加上危重癥主要集中在年齡大和合并有基礎疾病的病人身上,所以她也是最容易出現病情變化的,為此,他們一直在密切關注。后來,醫生通過胸部CT,看到她的肺部有感染,且在加重,結合她年齡大,就把其轉到重癥病房去了。最后經過治療,她的病情也出現好轉,又從重癥病房轉了回來。現在,他們一家四口都已先后出院,正在當地進行隔離觀察。
“清零”時刻
36歲的邢女士在3月18日晚接到了醫院的消息,她可以出院了。接到消息的還有61歲的徐女士,54歲的鐘女士。她們是成都市公衛中心最后的三名本土病例。
![出院前和醫護人員揮手告別](http://n.sinaimg.cn/sc/crawl/115/w550h365/20200320/db1d-iqyrykv7774565.jpg)
邢女士迫不及待地跟家人開啟視頻,一度喜極而泣。她已經在醫院待了35天,這一天期盼已久。“她就像一個小孩子一樣,終于可以回家了,我們也跟著高興,這一天終于來了,我們加了微信,給她送上了鮮花。”邢女士所在病區的主管護士長姚蓉說。
3月19日下午,出院離開前,醫院為3人開了一個小小的歡送會。在現場,姚蓉流下了眼淚,她說:“這是一段特殊的經歷,今天送走她們,為他們高興,也為自己高興,我們的任務完成了,終于能輕松片刻了。”
![](http://n.sinaimg.cn/sc/crawl/114/w550h364/20200320/be2a-iqyrykv7774609.jpg)
“她們跟我們以往送走的患者是不一樣的,一場疫情,我們彼此都身處其中,這段特殊時期的相處會讓我們彼此都記憶深刻。”姚蓉說。
面對媒體的采訪,邢女士再次落淚:“終于能回家了,太想家了。”這是她人生中最長的一次住院,經歷著惶恐、孤獨和不安,也感受著醫護人員的溫暖,“謝謝他們,他們太辛苦了,沒有他們,我也許就沒有辦法走出來”。
![](http://n.sinaimg.cn/sc/crawl/115/w550h365/20200320/ab3f-iqyrykv7774663.jpg)
一旁的鐘女士努力地控制著自己的情緒,她在這里已經待了36天,有記者問她此刻的感受,她握緊拳頭鼓勁:“希望我們就是真正的最后一批了,為自己加油,為醫護人員加油,成都加油,武漢加油!”
除了成都市公衛中心的3名本土病例順利出院以外,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的一名本土患者也在3月19日下午走出了隔離區。
至此,成都所有本土病例全部出院“清零”。同時,根據四川省區(市)縣疫情高中低風險分區分級標準,成都全市22個區(市)縣已全部為低風險區。
成都市衛生健康委在當日傍晚發出通報:成都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階段性勝利。不過,通報也特別提出,這并不意味著取得了完全勝利,隨著復工復產,人員流動和聚集增加帶來的疫情傳播風險仍然存在。
迎著陽光,邢女士坐上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救護車,她接下來還將回到當地進行集中隔離。救護車經過住院大樓、門診樓向大門駛去,她手握花束,坐在車窗前,臉上無比輕松。
醫院大門旁的草地,一群護士站成了兩排,擺出一個大大的“V”字,前方攝影師擺著手勢按響了快門。這一刻的輕松同樣屬于她們。
紅星新聞記者 杜玉全 章玲 攝影記者 王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