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判定為高崇文大破劉辟處

  劉章澤搜集相關文獻進行比對,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的德陽縣地圖記載,遺址位置正是龜勝山所在處。

 ↑龜勝山地圖對比。 ↑龜勝山地圖對比。

  據明曹學佺《蜀中名勝記·卷九·德陽縣》:“(鹿頭山下)有龜勝山道場,乃高崇文破劉辟處。初,辟據鹿頭關,高與之對壘屯營,有神龜由壁門來,蹲于牙旗之下,公命投之遠澗。翌日復至。議者以龜介蟲之長,介胄斯服,蜀有龜城,其城是師,果為受降之兆,乃以龜勝名山,立道場焉。掌書記鄭宗經大唐乙酉明年六月記。” 

  《德陽縣志》收錄有《龜勝山道場記》,作者鄭宗經為西川節度史掌書記,寫于大唐乙酉(805年)的第二年(806年),即高崇文破劉辟之后。文獻記載的主要內容如下:“永貞元年(805年)八月,西川節度使韋皋死后,節度副使劉辟叛亂。元和元年(806年)正月二十三日,憲宗命左神策行營節度使高崇文等出兵討伐,在此地大破劉辟,其后‘以戰骨雖瘞,游魂尚痛,非大圣之力,不能息苦海;非象設之教,無以聳善心’(《龜勝山道場記》),立道場于此。”

  “此次發現的遺址時代比高崇文破劉辟晚了一百多年,應該是龜勝山道場遺址。”劉章澤介紹,遺址歷一千余年,并在近年來交通建設中多次受損,其保存狀況不詳,有待在今后的考古工作中進一步解密。

  紅星新聞記者 王明平

  圖據德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