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成都市發改委黨組書記、主任楊羽,通威太陽能(成都)公司總經理謝泰宏,成都市大數據協會會長周濤,做客《新天府會客廳》,解讀成都“送政策、幫企業,送服務、解難題”專項行動中,重大項目專班進駐企業的重點工作,聚焦1000個重點項目復工滿產中存在的困難,同時也詳細介紹成都將在哪些領域危中尋機,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
復工首日
通威太陽能51條生產線全復產
按照原定計劃,1月底通威太陽能(成都)有限公司就會安排員工上班。今年受疫情影響,通威太陽能(成都)有限公司將復工時間推遲到了2月4日。謝泰宏說,在成都相關部門的幫助下,復工期間企業內部防疫工作也在有序進行。2月4日正是成都市首批重點項目復工首日,作為全球單體規模最大的晶硅太陽能電池生產基地,通威太陽能(成都)有限公司實現3200多名員工上崗,51條生產線也全部復工生產。
按照目前的生產進度來看,今年通威太陽能(成都)有限公司預計電池片產能將突破12GW,實現銷售收入超過100億元。謝泰宏說,“在政府的支持之下,我們積極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實現了復工復產,很快實現了100%滿產,目前人員到崗率也超過95%,其他供應鏈的問題也正在逐步得到解決。”
“在幫助重點項目、重點企業復工的基礎上,我們正在做的工作是將復產推進到穩產、滿產、達產,成立專班幫助企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楊羽介紹,當前,成都正在集中開展“送政策、幫企業,送服務、解難題”專項行動,聚焦企業和行業共性問題和痛點、難點,成立專班扎根基層,為企業紓危解困。
現場辦公
市級專班協調解決問題123個
數據顯示,今年成都將加快實施1000個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點項目,如何與這些項目實現精準對接,最快速度協調解決問題?3月5日,成都市發改委派駐重點項目服務專員已全部到點駐點,通過宣傳解讀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政策,幫助企業掌握政策內容和辦理程序,及時發現并協助業主解決復工復產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此外,成都市發改委會同各市級專班牽頭部門組建7個市級幫扶工作組,目前已赴22個區(市)縣329個重點項目開展現場幫扶。
由于重點項目體量大,成都市發改委根據幫扶行動開展的實際情況,增派38個處室、局、中心,每周深入一個重點項目或重點企業現場辦公。目前,全市共收集困難問題426個,區(市)縣協調解決問題268個,市級專班協調解決問題123個,市領導專班協調解決問題20個。來自成都市發改委的數據顯示,截至3月19日,全市1000個重點項目的到崗人數已經達到了272307人,人員到崗率98.1%,基本接近重點項目滿產生產時的正常水平。
疫情之下,成都如何挖掘新的增長點?成都的思路清晰:搶抓戰略新機遇、摸清民生新需求、抓好“新基建”。當前,成都發展迎來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成都東部新區加快成勢等重大戰略機遇,如何搶抓機遇?楊羽舉例,成都以東進為重點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在補短板方面,成都接下來也會推動建立更為完善的公共衛生體系,包括加快公共衛生基礎設施建設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