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資金已累計投入14.68億元
期間,成都市財政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王朝暉表示,截至3月23日,全市安排疫情防控資金累計投入14.68億元,主要安排在以下幾個方面:疫情期間患者救治財政的兜底補助是313萬元,疫情期間防控人員臨時性工作補助是744萬元,疫情應急物資的采購是8.54億元,新冠肺炎科技支撐的應急項目是2110萬元,新冠肺炎的定點醫院的病房建設改造是1.5億元,防疫物資的生產保供方面的支持是3500萬元。
王朝暉表示,自疫情發生以來,全市的財政系統建立了屬地管理,分級負擔的經費保障機制,優先保障疫情防控的經費,按照特事特辦、急事急辦的原則,采取先預撥后結算的方式,開通資金的綠色通道,確保疫情防控資金及時到位。其中,重點保障了醫療救治和應急物資的供應這兩個大的方面。
王朝暉指出,從醫療救治來看,成都市新冠肺炎感染人員全部免費醫療救治,實施醫療救治發生的合規必要費用在基本醫保、大病醫保、醫療救助等按規定支付以后都是由財政部門全額兜底承擔。
疫情對財政收入短期沖擊巨大
節目中,特邀監督員市民代表張兆昆提問:“我剛才也聽到了財政局專門介紹了在疫情發生之后出臺了很多應對的舉措,這些舉措會不會給其他與疫情無關的財政政策造成影響呢?”
對此,成都市財政局黨預算處處長楊巍回應了成都解決新增支出的一些方法。
楊巍表示,一方面是調整支出結構,具體而言刀刃向內,壓減一般性支出,在年初壓減10%的基礎上再壓10%,還有因為疫情的發生,原來安排的一些項目,由于條件不允許,現在不能開展了,成都市把這部分資金調整來統籌使用。再有是對于產業類專項資金,要求專項資金調整方向,主要用于疫情影響的穩經濟和企業紓危解困方面。
另一方面是按照預算制度,本來每年編制預算的時候就留了一部分預備費,這個預備費就是專門用于應急的突發的救災支出和其他難以預見的支出。
楊巍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對社會經濟全方面都會產生影響,肯定也會對財政收支運行產生減收和增支兩方面的影響。在收入影響方面,經過初步分析主要有三個層面,即短期沖擊巨大、相對影響有限、長期向好的趨勢不變。
短期沖擊巨大,從2月份的數據看,2月份財政收入就已經出現了明顯的負增長了。稅收的增幅累計是負的4.2%,2月當月是負的16.1%,應該說減收影響已經開始顯現了,但這還只是局部性和階段性的。
楊巍指出,財政收入存在一定的滯后性,2月份的稅收更多是反映2月以前的經濟運行情況,2月對財政的真正影響,應該在3月份甚至3月以后才能體現,所以預計一季度的時候,財政收入的降幅還會進一步擴大,應該說對財政收入短期影響還是很大的。
楊巍表示,相對影響有限主要是從兩個方面看,一是從行業方面,受疫情影響嚴重的餐飲、住宿、文化、體育、娛樂、交通運輸等行業,對成都市稅收貢獻占比不到3%;二是從企業來說,這次受疫情影響嚴重的是中小微企業,但是從這幾年的減稅降費來看,中小微企業,尤其是小微企業普遍享受稅費減免優惠政策,對稅收貢獻比例本來就不大,而作為稅收貢獻主力軍,大企業、大集團受的影響相對有限。所以從這兩方面分析,疫情對財政收入的影響還是相對可控的、有限的。
期間,網友“花兒”提問稱:“疫情投這么多錢,這些錢有帳本嗎?一筆筆能管得好用得好嗎?”
成都市財政局回應稱,目前,市財政正積極加強與相關單位疫情防控資金的結算管理工作。同時,引入全程審計監督,市財政局密切配合市審計局開展疫情防控資金事中監督審計,確保資金安全。
此外,楊巍還表示:“疫情發生過后,我們也自己分析研究,在我們的公共衛生建設上,也存在著一定程度的短板,這個也是我們財政未來投入的重點,從以后我們預算安排也好,資金撥付也好,一個重大的方面就是向公共衛生傾斜,爭取建立一個適合我們成都市的一整套公共衛生財政投入體系。”
新京報記者 肖瑋 李云琦 編輯 孫勇 校對 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