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地二次選址

  村民:“已經退到最遠的地方,無路可退了”

  業主:“不管在哪里,都要合法合規”

  “一墻之隔就是‘公墓’,我想著這事都睡不著覺。”從家中窗戶望出去就能瞅見小區圍墻外的業主姚華,對隔壁村民集中遷墳的事惴惴不安。她和一些業主,第一時間自發阻止了聯心村繼續施工。

  在此之后,通過地方政府的有關負責人到場協調,小區圍墻根下的墓地建設徹底停止。“讓他們(業主)一步,我們退到離墻至少有600米遠的地方。”指著對面的山丘,楊順貴說,經過青白江區和金堂縣兩地地方政府的首次協調,村民愿意退出墻根那片斜坡,往遠處退。 “已經退到最遠的地方,再往后就是另外一個村的土地,無路可退了。”村民楊順貴緊接著補充到:“結果他們還是不滿意,他們要的是,站在窗戶上望不見墳壩。”

  “我覺得有點強人所難了。”在楊順欽看來,村民放棄先期投入的時間與資金,另外選地方遷移舊墳,已經做出了合情合理的退讓。“之前請推土機,挖機來,是我們村民自己籌的錢,都打水漂了。”

  “這不是合理不合理的問題,它根本就是不合法的事。”高鵬程說,通過查閱國家關于殯葬管理的規定,以及殯葬管理條例等,觀嶺國際社區的業主了解到,建設墓地,應該經縣級人民政府和市、州民政局審核同意后,報省民政廳審批。“但聯心村沒有履行相關的規定。”

  小區業主還表示,通過市長信箱等熱線,他們從青白江區民政局得到的回復,進一步證實“自行建集體墓地,是不合法的”。

  姚華還有更多擔心,“不僅旁邊就是小區,頭頂上還是高壓電線,安全隱患太多了。”

圖片左側的裸地,是村民計劃第一次移墳的地址,右側是觀嶺國際社區圖片左側的裸地,是村民計劃第一次移墳的地址,右側是觀嶺國際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