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綠道國際自行車車迷健身節 天府綠道國際自行車車迷健身節

  今年全民健身活動不少于3000場次

  2020年初,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成都市體育系統迅速建立全系統應急機制,全力投入疫情防控阻擊戰和復工復產行動,努力發揮體育獨特功能助力經濟社會恢復正常秩序。3月份舉辦的“天府綠道健康行”和“成都雙遺健康跑”兩場活動回應群眾健身需求,對提振戰勝疫情、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的信心起到了積極作用。接下來,成都將精準策劃組織全民健身活動,全年計劃組織各級各類全民健身活動3000場次,其中綠道活動不少于800場次。

  著力培育休閑運動新潮流,持續提升“運動成都”品牌影響力。以天府綠道為引領、以社區運動節為載體,豐富健身活動項目,有針對性地開展科學健身指導,推動活動組織“量”的提升和健身服務“質”的飛躍,形成品牌突出、主題鮮明、獨具特色、種類多樣的全民健身活動體系。

  精準定位醫務工作者、教師、企業管理人員等不同行業,以及老年人、青少年等不同人群,精心設計適宜不同群體的天府綠道健身項目,實現健身活動覆蓋所有綠道、覆蓋所有人群、覆蓋應有項目,引導廣大市民走進綠道,引領積極健康生活方式。在體育總局指導和支持下,形成可向全國推廣的綠道健身模式,打造世界級綠道健身品牌。

  圍繞加快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全面啟動社區體育運動三年行動計劃,常態化組織“社區運動節”,開展“社區健身達人評選”“我要上市運”主題活動,開設“大運會社區講堂”,宣傳成都大運會和世界賽事名城建設,培育市民熱愛體育、參與體育的生活風尚,打造有全國影響和引領作用的“社區運動節”品牌,積極創建全民運動健身模范市。

市民參加綠道健身活動市民參加綠道健身活動

  “15分鐘健身圈”你我都受益

  2020年,成都將強化體育基礎設施建設和場館運營。積極構建覆蓋市—區(縣)—社區、滿足賽事—訓練—全民健身需求的“三級三類”公共體育設施體系。

  以保障成都大運會需求為首要任務,克服疫情影響,確保東安湖、鳳凰山體育公園,高新區、新都區、簡陽市等區(市)縣13個新建場館和36個改造場館建設任務按進度實施;結合基本公共服務設施“三年攻堅”行動,推進市級競訓場館和區縣級公共體育場館提升改造,年內新開工建設102處社區綜合體育館、居民運動場、天府綠道智慧健身系統等群眾身邊體育設施,高質量建成“15分鐘健身圈”;推進區(市)縣“一場一館一池”“兩中心”(注:縣級行政區劃內應按標準要求建設至少1個體育場、1個體育館、1個游泳池和1個全民健身活動中心、1個國民體質監測中心)全覆蓋;落實全國社會足球場地建設專項行動,確保年底前全面完成“十三五”期間社會足球場地建設目標任務。以體育場地普查為依托,全面摸清家底,強化“補短板”任務,確保我市人均體育場地面積超過“十三五”規劃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