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紅星新聞記者從“世界賽事名城建設推進暨2020年全市體育工作會議”上了解到,建設世界賽事名城,不僅是為了傳承城市運動基因,也是通過建設完善體育基礎設施及大型體育場館來滿足市民運動需求,以賽事舉辦營造城市體育氛圍,帶動廣大市民熱愛運動、投身鍛煉,助力健康城市建設。在東安湖、鳳凰山體育公園,高新區、新都區、簡陽市等區(市)縣13個新建場館和36個改造場館基礎上,年內成都將新開工建設102處社區綜合體育館、居民運動場、天府綠道智慧健身系統等群眾身邊體育設施。對成都市民而言,將從中受益。

 東安湖體育公園主體育場 東安湖體育公園主體育場

  成都去年開展全民健身活動3782場次

  2019年,成都市體育系統深入落實建設世界賽事名城暨“三大賽事”動員大會精神,踐行“謀賽”“謀城”“興業”“惠民”理念,以賽促建,推動體育基礎設施邁上新高度,并以休閑運動引領全民健身新風尚。

  成都以天府奧體公園、東安湖體育公園、鳳凰山體育公園為核心,完善重大體育設施布局。2019年,成都新開工體育項目55個,加快推進36個體育場館設施改造提升。編制綠道體育設施布局導則,在已建成的3429公里天府綠道上植入多種類體育設施。積極開展“家門口”運動空間和社區綜合運動設施研究,在綠地、廣場、商業綜合體、廢舊廠房等閑置空間、鄉村林盤院落等植入體育設施,實施社會足球場地規劃建設,著力打造“15分鐘健身圈”。

  成都發揮天府綠道載體作用,聘請成都籍奧運冠軍世界冠軍擔任綠道健身形象大使,開展綠道科學健身指導和智能健身器材配置,組織登山徒步、越野跑、自行車、嘉年華等綠道體育賽事活動,邀請駐蓉使領官員、在蓉留學生和來蓉參賽運動員走進綠道,全年組織天府綠道健身系列活動831場次,參與人數1200萬人次。創新開展社區運動節,設置社區體育競技比賽、科學健身展示、“大運會社區講堂”等項目,帶動社會基層“細胞”廣泛參與體育運動,培育健康社會風尚和共建共享賽事名城的良好氛圍。大力支持開展老年人新興健身項目,參加省第九屆老年人運動會成績優異,圓滿舉辦市第六屆老年人運動會。2019年,成都開展各級各類全民健身活動3782場次,全市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提升至68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