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超過300家“頭部”企業來到成都,成都會如何推介城市的機遇?
4月16日上午,2020年成都市首場重大產業化項目集中簽約活動舉行。中國能源建設集團、京東方集團、美國奧洛瑞醫療集團、德國澤立公司等300多家企業相關負責人來到現場,見證168個共計超4000億元投資金額的項目簽約。
簽約地點很特殊,位于天府綠道上的錦城公園。顯然,疫情對于室內活動的約束,以戶外活動的形式打破了,成都要借第一場重大簽約激發社會信心。另一個小“心機”在于,作為公園城市示范區,讓嘉賓身在綠道間,抬頭可見高樓大廈,低頭便是碧草連天,這是成都向嘉賓呈現出的獨特城市品質。
每一個投資者都是敏銳的市場觀察者,會場人氣最旺的展板前,圍著不少舉著手機拍照的參會嘉賓。這張展板,將貫徹落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國家戰略,作為成都對外發布的城市機遇。
![▲2020年成都市首場重大產業化項目集中簽約儀式現場 攝影記者劉海韻](http://n.sinaimg.cn/sc/crawl/116/w550h366/20200417/ba3e-iskepxs8485919.jpg)
一企跨兩城
成渝相向,給企業帶來了新的市場機遇
繼2018在兩江新區落戶重慶基地后,今年,軟通動力在成都投資加碼,布局西南研發總部。公司西南大區總裁羅龍保說,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提出,給了企業信心,公司在成渝雙城基地協同發展,未來或將在全國布局中形成強有力的西南極核。
軟通動力只是雙城融合發展的一個案例。成渝相向,給企業帶來了新的市場機遇。四川人唐學書在今年終于把公司帶回了家鄉,作為青島海利爾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她所在的集團擬投資100億元打造人工智能制造總部基地項目,地點在成都,但市場,是成渝兩地。
來到成都,唐學書看準通過人工智能技術為汽車產業賦能。她已多次前往龍泉驛區考察,目前海利爾為吉利成都工廠服務,下一站,她想去看看重慶的汽車產業。“成渝雙城的汽車產業都有很強的實力,現在成渝劃了個圈來互動融合,讓我很期待這里形成高端的智能制造集群。”唐學書表示,海利爾將專注產業鏈上科技成果的轉化,為智能制造提供技術支持。
當成渝抱團發展,投資者眼中成都這座城市本身也在“升值”。今年3月,從成都發出的中歐班列,與重慶開始共同使用“成渝”標識,這標志著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背景下,中歐班列開啟了融合發展的進程。
“統一品牌融合發展,這將帶來成渝兩地中歐班列的優勢互補,可以一起議價,差異化爭取客戶群。”易商集團西區總經理鄒鈺透露,據她了解,中歐班列(成渝)開跑后,兩地的中歐班列開行體量都有所增長,“我相信這就是成渝機遇的一個佐證。”
因此,此次簽約,易商集團在成都青白江區大手筆投入,將要建立ESR冷鏈電商產業園。成都也成為易商集團在全球分布式倉儲加速的當下,率先選中并寄予厚望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