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為建而建
“‘米字型’并非路網規劃中的必然形態。從專業角度來看,全國各個城市并非為了建而建,是在各個線路規劃、建成之后,城市鐵路線自然而然呈現出的一種形態。在建設中,有可能會產生‘井’字、‘來’字等多種狀態。”
強化樞紐地位
“米字型”只是城市建設高鐵中偶然形成的一個線網形態,建設完善的交通網絡,強化其交通樞紐地位才是最終目的。‘米字型’恰恰說明一個城市四通八達,其交通通達性好,其經濟樞紐的地位便更加明確。”
促進都市圈建設
國內城市紛紛加快建設“米字型”高鐵,一個重要推動力是促進都市圈建設。構建1小時出行圈,省內城市二三小時通達已成為高鐵建設的關鍵所在。鐵路建設有利于促進城市圈的建設,這在國際上已經有很成功的案例。
2016年,國家發改委發布的《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勾畫出了中國高鐵“八縱八橫”的新線網規劃。中國高鐵建設從“四縱四橫”到“八縱八橫”,高鐵線網逐步“織密”,高鐵也成為國內城市爭相建設發展的對象。如今,放眼全國,成都、西安、鄭州、武漢、重慶等國內城市,紛紛投入“米字型”高鐵規劃建設。為何“米字型”高鐵如此受追捧?“米字型”高鐵背后,什么才是“終極目標”?
“米字型”高鐵
規劃建設之中 還沒有一個城市完全建成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2018年以來,“米”字出現在各地官媒公開報道中。
2018年12月17日,國家發改委正式批復了《新建西安至延安鐵路可行性研究報告》。西安當地媒體報道稱,該條線路批復后,西安“米字型”高鐵網成型。
2019年12月1日,鄭州市鄭渝高鐵鄭襄段、鄭阜高鐵、京港高鐵商合段三條“新高鐵”正式開通。據鄭州當地媒體報道,鄭州“米字型”高鐵網完成“撇捺”,距離完整的“米字型”高鐵線路網更近一步。
2020年4月14日,重慶市鐵路建設領導小組會議提出,加快構建“米”字型高鐵網,補齊高鐵短板,打通交通大動脈,提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互聯互通水平。
眾多城市爭相提出、提速“米字型”高鐵建設,那么,什么是“米字型”?
“鄭州、西安、重慶等城市相繼提出建設‘米字型’高鐵,然而目前還沒有一個城市建成了米字型,都只是規劃。” 據中鐵一院線運處高級工程師陳希榮介紹,建設“米字型”高鐵,首先必須具備東西向的橫軸、南北向的縱軸,在形成十字之后,進一步建設有可能形成“米”字。
專業人士眼中,其實并無“米字型”,“‘米字型’并非路網規劃中的必然形態。從專業角度來看,全國各個城市并非為了建而建,在各個線路規劃、建成之后,城市鐵路線自然而然呈現出的一種形態。”陳希榮認為,高鐵在規劃之初,并非是奔著“米字型”去的,而是一個城市的高鐵建設具備了“米字型”物理結構,自然而然形成了“米”。
“建設高鐵的過程中,并不僅僅只有‘米字型’,有可能會產生‘井’字、‘來’字、‘十’字等多種狀態。”陳希榮說,“米字型”高鐵建設受限于多種因素,根據城市的區位以及與周邊城市的連接需求,同時滿足地形地貌等多種因素才可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