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在成都,除了可以打卡網紅地,還有什么新玩法?或許,你可以選擇“趕集”,如果你有“一技之長”,還可以去集市出售你的“手藝”。
4月18日到19日,在伊藤洋華堂成都建設路店門口,有白色大遮陽傘,簡便卻精致的小攤位,20多家“商販”聚在這里,開了一場周末集市。這是伊藤的首個周末集市。很快就要在伊藤其他店推廣。
今年3月,《成都市城市管理五允許一堅持統籌疫情防控助力經濟發展措施》出臺,允許大型商場開展占道促銷和允許流動商販販賣經營,讓像伊藤這樣的商家活躍起來。
“商販”故事
安裝收銀系統小哥的“創業夢”
在周末集市轉行賣香水
“出來透透氣,還能賺點錢,挺好的。”周末在伊藤洋華堂建設路店門口擺攤,是27歲的王先生第二次參加集市活動。之前他的工作是幫商家安裝收銀系統,包括收銀機以及移動收款設備等。最近因為新開的店少,所以空閑下來。
經之前認識的商家友人介紹,王先生成為集市活動賣香水的一名攤主。“像今天一共有二三十個攤位,主辦方通知大家報名參與,報名的不說一百,七八十肯定是有的”。從早上九點到晚上九點,一個約一米八寬的攤位的費用為80元。當天他的營業額在一千七八左右,“肯定有賺,就是賺多賺少的問題”。
王先生的隔壁黃女士,參加了多場各種集市活動。“這個是櫟木皮雕搭配銀針的耳釘,78元一對。”黃女士有自己的工作室,當天銷售的產品,有很多都是她自己手工制作,“相對于商場里的來說,更偏小眾、個性化”。相比之前參加集市活動,每天大約千元的銷售額,現在稍微有所降低,但也有七八百左右。
“高峰期基本還是晚上六點到八點,攤位前面都是人,基本沒有空位。”王先生回憶說,不光有年輕人,還有一個老太太扶著助力車來逛,買了一瓶香水。當然消費的主要人群還是年輕女性為主。
而同等展示效果的一個五六平方米店鋪的房租,便宜的一個月七八千,地段好的兩萬也是有的,“每天兩三百的房租,很有可能就會虧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