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愿接受采訪、不愿透露詳細信息,這是記者接觸的自費做核酸檢測人的共同狀態。采訪前,小施、小吳反復向記者強調,一定要用化名;而大多數人,都拒絕了采訪。

  成都千麥醫學總經理李瑩告訴記者,自衛健委公布成都首批社會公眾檢測的醫療機構以來,千麥醫學工作人員的電話就沒有斷過。從早6點到凌晨1點,不同時間段,每天都有上百通電話打來,咨詢預約核酸檢測相關事宜。通過這些電話,李瑩得知有些是因外出打工或復工復產,企業方需要員工提供核酸檢測證明的;有從武漢返蓉的成都人,此前做過核酸檢測,但依舊不放心的;有學校復學要求學生進行核酸檢測的;有出國留學或出差需要做核酸檢測的;也有像小施一樣外出公干隔離期滿,但仍懷疑自己是“無癥狀感染者”的……

  李瑩介紹,每天自愿來機構做檢測的人“大概有1000例”,高峰期每天檢測量2000多例。

  10個小時取結果

  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是新冠肺炎的主要確診依據之一,對于普通人而言,如何去做核酸檢測?核酸檢測有哪些流程?結果需要多久才能出爐?

  就千麥醫學而言,李瑩介紹,有核酸檢測需求的市民,可先撥打機構電話進行咨詢預約。預約成功后,市民在約定時間前往采樣點取樣,樣本通過物流人員取回,再由實驗室進行檢測。報告結果市民可通過微信公眾號進行網上查詢,也可到線下機構領取紙質報告。

  李瑩告訴記者,為保證服務的及時性有消息,成都千麥醫學成立專門的“新冠項目部”,從新冠樣本采集、樣本運輸、樣本檢測、報告出具實現全過程無縫銜接。報告可以系統實時查詢并支持中英文雙語,市民從預約到拿到結果報告,整個過程,“只需10個小時”。

  記者實地探訪了千麥醫學實驗室,這里是與新冠病毒正面交鋒的戰場,每個樣本的標本處理和核酸提取,都是與新冠病毒的一次短兵相接,而檢測流程中的每一個環節都是精細活,容不得半點馬虎。核酸檢測是如何“捕捉”病毒的?

  千麥實驗室負責人張文告訴記者,實驗室是離病毒最近的地方之一,也是高風險崗位,實驗室檢測人員的個人防護要求為三級防護,每次進入都需待上數小時才能出來。

  張文表示,核酸檢測最大的挑戰是準確性。“從樣本核對、取樣滅活、核酸提取、體系配制、上機擴增到最后結果分析,核酸檢測過程復雜繁瑣,為了保證結果準確性,每一批樣本在實驗室里至少需要5個小時左右的篩查,對于出現異常的樣本,耗時則更長。”此外,為了保證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只要檢測結果存疑,就必須復核或重新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