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
高技術制造業
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成都的工業出現了較大的分化。
一季度,成都工業增速在全國19個副省級及以上城市中排名第三,而不同行業的數據增減,顯示了城市工業結構的轉型升級。
比如,疫情之下,口罩等醫藥類制品成為剛需,成都的醫藥制造業增長9.8%,口罩產量增長6.6倍,為防疫防控提供了基本的物質保障。隨著復工復產供應增加,以及餐飲類行業可能迎來的報復性消費,3月農副食品加工業、食品制造業分別增長1.5%、18.4%。
同時,悶在家里的宅經濟也迎來機遇,線上交易與互動成為潮流,電子信息產品制造業增加值增長9.5%。
盡管上述三類經濟形式大多因疫情而起,但下述行業的發展則更與其韌性有關。
比如,成都一季度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1.0%,高于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12.9個百分點。其中,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信息化學品制造業分別增長14.5%和11.2%。
此外,新能源汽車、城市軌道車輛、太陽能電池等新興工業產品產量分別增長3.8倍、1.3倍、38.3%,顯示了成都工業結構轉型升級的步伐加快。
值得注意的是,成都在新經濟領域的表現,也顯示了其韌性——遠程辦公、線上教育娛樂等行業發展較快,1~2月,規模以上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營業收入分別增長16.6%、18.9%,帶動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增長33%。
復工的速度,也顯示了成都的城市活力。
2月26日,全市3588戶規上工業企業實現100%全面復工,是全國較早實現規上工業企業全面復工的副省級城市,3月當月37個行業大類中19個行業增加值實現增長。數據顯示,3月成都工業增長6.2%,帶動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降幅較1~2月收窄6.2個百分點。
成都工業企業能在短期內復工復產,既有城市工業基礎本底,也顯示了工業企業對成都的信心。
137.44
投資意愿指數
投資也在部分行業表現出“逆勢”反彈。成都一季度的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7.2%,但3月增長幅度10.4%,帶動降幅較1~2月收窄17.1個百分點。
其中,服務業投資增長5.8%,增速較1~2月提高23.4個百分點,拉動固定資產投資增長4個百分點。
隨著新基建的興起,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注意到,成都“補短板”領域投資加快恢復——3月,成都公共服務、民生及社會事業投資分別增長22.3%、8.9%,增速分別較1、2月提高33.8、35.2個百分點。
同時,隨著6、10、13號等多條地鐵線路加快建設,軌道交通項目完成投資超過100億元。大運會項目加快推進,完成投資超過13億元。
此外,一季度成都新批外商投資企業144家,外商投資實際到位141.68億元,增長1.7%。外商直接投資(FDI)2.5億美元。新批或增資1000萬美元以上的重大外資項目13個。
融資方面,成都的數據也顯現了逆勢增長的態勢。
數據顯示,截至3月末,成都新增信貸投放1565億元,小微企業貸款余額5796.83億元,增長8.2%。企業發行債券直接融資717.43億元,增長39.5%,同時發行疫情防控債券17筆,總融資130.9億元。
記者注意到,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重大戰略機遇,以及四川省、成都市一系列應對疫情穩定經濟運行政策措施的帶動下,企業在蓉投資意愿不斷提升。數據顯示,3月成都投資意愿指數為137.44,環比、同比分別提高16.11和39.04,總體呈現穩步上升發展趨勢。 (記者 葉燕 鄒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