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主要任務

  (一)創新現代化城市發展新路徑。強化營城思路創新。堅定“精筑城、廣聚人、強功能、興產業”理念,統籌新區開發建設時序。構建“城市組群+功能片區+產業社區”的城市架構,突出公共交通、公共服務、生態文化導向,推動實現公共利益和城市效益最大化。實施城市綜合開發,推行城市綜合運營主體主導、國際國內先進專業企業參與、投融資規建管一體化的開發模式。強化制度創新。在推進地方性法規立法、創新經濟工作組織方式、創新政府治理方式等方面,先行推動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試點等一批前瞻性的制度創新和試點示范項目。強化科技創新。緊扣發展戰略定位、資源稟賦、比較優勢,規劃建設成都東部新區未來科技城,加快聚集創新資源和要素,布局一批前沿交叉研究平臺、國際科技合作創新平臺、新型研發機構,打造前沿技術和未來產業應用場景,積極融入“一帶一路”科技創新合作。

  (二)營造區域協同發展新格局。打造成渝相向發展先行示范區。統籌區域交通整體布局,推進軌道交通延伸拓展,織密成渝雙城高快速路網,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內聯外通,共建多樞紐協同的成渝世界級機場群。加快成都先進制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重心東移,加強成德眉資優勢領域產業鏈合作,協同打造成德臨港產業發展帶、成資臨空經濟發展帶。探索區域協同發展新機制。探索經濟區和行政區適度分離,建立互利共贏的稅收分享機制和重大項目、重大功能協作機制。促進新區與周邊區域在互聯互通、創新協同、產業協作、公共服務、生態環境、市場監管等方面協調互動,推動市場統一開放、要素合理流動和資源高效配置,打造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區域發展共同體。促進城鄉融合發展。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塑造城鄉一體的空間形態和產業模式。

  (三)構建現代化產業新體系。培育先進制造業新優勢。堅定先進產業導入驅動,聚焦航空制造、智慧能源等智能制造產業,高品質打造產業生態圈創新生態鏈。做強產業基礎能力,加強產業生態研究和品質提升,突破一批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加快核心技術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推動先進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扶持和培育一批根植性強的龍頭企業、領軍企業及產業細分領域領先企業,促進綠色低碳產業發展和生產方式綠色化,推進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大力提升制造業顯示度和競爭力。打造現代服務業新引擎。以產城融合為導向,聚焦總部經濟、臨空物流、全球供應鏈等新興服務業,高品質建設產業功能區,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務業向精細化和高品質轉變,大力培育引進體驗式消費、供應鏈金融等現代服務業新業態、新模式,形成一批引領作用強、運營模式新、競爭優勢強的現代服務業優勢企業,持續優化城市綜合服務功能。構筑新經濟發展新高地。推進新經濟產業全生態裂變融合,聚焦數字經濟、智能經濟等新經濟業態,加快打造新經濟發展載體和應用場景,開展無邊界公園城市、人工智能測試等應用場景試點示范,構建多維度多層次場景供給體系,吸引國內外新經濟企業加速集聚,催生一批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

  (四)建設國際開放合作新門戶。加快建設國際空港門戶樞紐。加快把天府國際機場打造成為國家門戶樞紐機場,增強國際投資貿易平臺和口岸服務功能,建設川渝自由貿易試驗區協同開放示范區,爭取將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及空港新城整體納入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拓展區,探索創建內陸自由貿易港。構建服務“一帶一路”的物流體系。聯動天府國際空港和成都國際鐵路港,打造國家物流樞紐,構建以航空網絡、中歐班列為支撐的空鐵公水多式聯運物流體系。支持建設國際郵件集散中心、跨境電商分撥中心等高能級物流平臺。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挖掘“航空+入境旅游”客流潛力,構建國際消費商業商務綜合體,打造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和消費商圈。利用舉辦大運會、世運會等重大體育賽事機遇,規劃建設國際會展設施、國際賽事場館,積極承辦高等級國際賽事和國家主場外交活動。

  (五)打造高品質生活宜居地。構建藍綠交織、清新明亮的城市形態。突出擁江發展,高標準規劃建設沱江發展軸。規劃建設大尺度生態廊道,打造全域綠廊體系。結合穿城水系、生態廊道等,構建多條通風廊道。深入推進海綿城市和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構建優質公共服務供給體系。加快構建新區級、產城組團級和社區級三級公共服務設施體系,科學確定公共服務配套標準、總體規模和空間布局,提高優質公共服務供給能力。構建綠色出行體系,推行城市組群間以多種方式快速交通為主、功能片區內以大容量公共交通為主的交通組織模式。構建完善現代城市治理體系。堅持智能感知設施與新區基礎設施同步規劃、同步建設,打造匯聚城市數據和統籌管理運營的“城市大腦”,全面推進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構建生活垃圾收轉運一體化體系。加快建設城市綜合管理服務平臺。推進“完整社區”建設,打造15分鐘生活圈。創新社會治理方式,優化行政管理體系和街道社區職能,持續增強新區基層治理能力。

  五、組織實施

  (一)管理體制。按照統一、精簡、高效的原則,按規定組建成都東部新區管理機構,賦予相應的經濟社會管理權限。天府新區簡陽片區191平方公里(包括空港新城范圍內的丹景街道全域和三岔街道部分區域,及現由簡陽市管理的武廟鎮全域和高明鎮、賈家街道部分區域)委托成都東部新區集中統一管理,進一步理順成都東部新區與空港新城、簡州新城及托管的簡陽市部分區域的關系。聚焦戰略定位、主導產業和重點任務,按照專業化、扁平化、大部制導向,科學設置工作機構。支持成都東部新區與簡陽城區、淮州新城、德陽凱州新城、眉山東部新城、資陽臨空經濟區等周邊區域協同發展。

  (二)組織領導。成都市要切實履行成都東部新區規劃建設管理的主體責任,把成都東部新區規劃建設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完善體制機制,在資金安排、用地計劃、人才保障等方面制定具體措施,加大支持力度,統籌規劃實施,確保成都東部新區建設發展順利推進。

  (三)指導支持。省直有關部門(單位)要加強對成都東部新區建設發展的工作指導,及時協調解決新區建設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在規劃編制、項目布局、資金安排、資源配置、開放合作、試點示范、改革創新、要素保障等方面給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