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建設成都東部新區的可行性在哪里?李曉江講了四點:

  水資源工程保障可行——通過實施引大濟岷、毗河供水工程,建設久隆、羊毛溝等水庫,成都東部新區供水量可達到12.91億立方米/年,滿足2035年300萬人12.49億立方米/年的用水需求。

  通風環境好——成都東部新區平均風速1.57米/秒,高于龍泉山西側0.94米/秒,靜風頻率20%,低于龍泉山西側43%。

  土地資源支撐有力——成都市龍泉山以西區域平壩淺丘開發強度已達29.5%,龍泉山以東區域平壩淺丘開發強度12.4%,龍泉山以東區域還有大量適宜建設的空間。

  地質相對穩定——成都東部新區規劃的城區均避開了龍泉山地震斷裂帶,地質結構穩定,適宜城市開發建設。

  附金句:

  1、高樓林立肯定不是現代化,是中國貧困時代的審美留存。

  2、人跟著城市走,企業跟著人走,已然成為全球性的趨勢。馬化騰曾經在某場合表示,很愿意去雄安新區,但這取決于能否在雄安新區招到適合的人才。

  3、如果說東部新區有什么重大歷史機遇的話,一定是開放。對外開放是個大話題,未來全球化的走向會怎樣也許不清楚,但我們只能做好自己的事。內陸城市的開放主要靠機場,東部新區的最大依托是天府國際機場。

  4、四川好在哪?是好吃,好玩,我們怎樣把這些對美好生活的需求轉化為產業供給,是我們做公共設施和產業需要思考的問題。

  5、一個城市要有包容性,寬容和保護那些非正式的就業、非正式的服務。城中村不是城市病,而是大城市的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