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進制造業加快“東移”

  東部新區是成都工業空間增量的主要拓展區和經濟增量的重要承載區,肩負著開辟“成都制造”第二戰場的重要使命。按照部署,成都東部新區將重點發展航空經濟、現代物流、國際消費、智能制造、總部經濟五大主導產業,加快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新經濟產業及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主體的開放型現代化產業體系。

  梳理此次的開工項目,航空類項目是一大亮點:北京聯東集團將投資13.5億元,重點發展航空精密零部件制造、航空維修、無人機研發與生產、智能機器人等主導產業;成都富凱飛機工程服務有限公司將投資3億元,建富凱飛機加改裝設計及維修基地……

  智能制造拉開東移的序幕:通威集團將投資200億元,在空港新城建設通威太陽能光伏產業基地(智能化工廠),該項目以高效電池無人智能制造路線為主,建設智能化工廠、數字化車間、物流倉儲等。

  片區開發為新區建設起勢

  當天集中開工的51個項目,其分類方式也引人關注。除了產業化項目、基礎項目外,還有23個項目屬于片區綜合開發項目,主要涉及路網建設、生態環境打造提升等,總投資額169.86億元。

  這一分類方式的背后,凸顯成都東部新區未來開發的一個重要原則:片區綜合開發。

  “圈層式‘攤大餅’的傳統發展模式,帶來了交通擁堵、環境惡化等多種大城市病。”成都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汪小琦認為,成都東部新區的建設應該從一開始就避開這種模式。

  片區綜合開發,正是成都東部新區破解“點狀擴散、圈層發展”模式、形成“多中心、網絡化”空間格局的有益探索,是成都東部新區全面建設的起勢工程。

  據了解,成都東部新區共規劃了9大片區,規劃面積81.5平方公里,根據此前公布的消息,9大片區未來10年計劃總投資3086億元,今年計劃總投資289億元。

  專家解讀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原院長李曉江:

  東部新區要與天府新區互補

  □本報記者 蔣君芳 羅向明

  “設立成都東部新區,有利于與天府新區高效聯動、優勢互補。”5月6日下午,剛剛授牌成立的成都東部新區,邀請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原院長李曉江,在成都東部新區市民中心大講堂解讀成都東部新區規劃。

  李曉江認為,規劃建設成都東部新區是落實國家戰略部署和四川省戰略要求的重要舉措,“東部新區位于成渝發展主軸主干,有利于帶動成渝中部地區城市快速崛起,推動成渝相向發展。與此同時,東部新區位于成德眉資中心腹地,有利于推動成都與德眉資三市同城化發展,推動經濟和人口承載能力提升,打造高質量發展增長極和動力源。”于成都而言,規劃建設成都東部新區是成都建設新發展理念公園城市示范區的重要抓手;有利于破解盆地資源約束、保護好都江堰灌區的良田沃土,塑造成都大美公園城市形態。

  李曉江認為,4個因素決定了規劃建設成都東部新區的可行性,包括水資源工程保障、通風環境、土地資源支撐、地質條件,“通過實施引大濟岷、毗河供水工程,建設久隆、羊毛溝等水庫,成都東部新區供水量可達到12.91億立方米/年,滿足2035年300萬人12.49億立方米/年的用水需求。”

  對于成都東部新區的未來建設,李曉江也提出了不少意見,“人跟著城市走,企業跟著人走,已成為全球性的趨勢。對于東部新區而言,一個關鍵問題在于如何招攬人才。”他認為,東部新區的核心任務之一,是創造一個吸引人才的城市環境、生活質量和公共服務體系,“在基礎還相對較弱的情況下,成都東部新區要盡可能利用主城區的依托關系,提升公共服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