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輪 他們每天都在“暴走”排查
在武漢“封城”前,成都市城鄉社區迅速開展第一輪全覆蓋排查,排查出湖北籍來蓉返蓉人員9342人。
而這樣的全覆蓋排查,成都的4370個城鄉社區一共完成了三輪。
武漢“封城”后,成都抓住春節假期重要窗口期,開展第二輪全覆蓋排查,3天排查876萬戶、1994萬人,排查出湖北來蓉返蓉人員33315人。
此后,為應對節后復工返程高峰和海外疫情輸入風險, 全市城鄉社區又集中力量對前期走訪未見面戶和新來蓉返蓉人員開展第三輪排查,共排查市外新來蓉返蓉人員362萬人,其中2月27日以來入境抵蓉人員6507人。
這些成千上萬的數字,是靠奮戰在社區一線的工作人員走出來的。前段時間,天府新區公安分局治安管理支隊辦證中心負責人段衡飛和她的同事每天都在“暴走”。重復,再重復,“打笨仗”“結硬仗”里,有最細致最扎實的努力。
13.8萬名 黨員請戰 沖在一線
疫情暴發,正值春節團圓時,全市13.8萬名參戰黨員第一時間放棄假期返崗請戰,組成8700支黨員突擊隊、先鋒隊,全覆蓋入戶走訪,摸清基本面、切斷傳染源、打好主動仗。
“本人自愿加入到疫情抗擊工作最前線,24小時在單位待命,已做好家人思想工作,將全身心投入至工作中。”大年初一,一段只有40多字,但滿滿全是紅手印和親筆簽名的請戰書,讓人淚目。這封請戰書來自成都邛崍市的427位人民警察,同時,他們還有另外一個身份:中共黨員。邛崍市設置12個卡點、2個工作站、4個觀察點,均由這批寫下請戰書的民警值守。
“老黎”黎文安年輕時當過村主任,后來又擔任一個公益性社會組織的黨支部書記至今。做了大半輩子的黨務工作,老黎對作為一名基層老黨員的理解既簡單,又深刻。疫情發生后,他每天清晨就開始投入到小區的防疫消毒工作中。在他的帶領下,有的在小區門口發疫情防控宣傳單,有的協助門崗登記外來人員信息、測量體溫……小區群防群控有條不紊。
7支 群眾力量 一抹暖紅
2月9日,新神風八座小區出現新都首例新冠肺炎患者,284人實施醫學隔離,4000人實行最嚴格限制出門的規則。
3棟業主肖代林為物管和需要的業主捐獻了一次性雨衣;3棟1單元的業主李雪為鄰居和物管捐了口罩……
群防群治不是口號,落實在社區互幫互助的個人行動中。疫情期間,成都充分發動居民自組織、物業機構、群眾紅袖套、黨員和群眾志愿者等7支群眾工作力量,積極參與入戶走訪排查、提供疫情線索、關懷慰問居家隔離醫學觀察人員等基礎工作,形成依靠群眾、發動群眾、全員參與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的強大攻勢。
針對14.6萬名居家隔離醫學觀察人員,全市社區聯動基層民警、基層醫務人員、專業志愿者,每天上門開展政策法規宣傳、體溫動態監測、生活用品代購、人文心理關懷等服務。當好隔離群眾的“跑腿員”“服務員”,特殊時期的特殊身份,讓隔離群眾安下心。
針對基層一線防疫物資緊缺問題,全市及時從黨費中劃撥專項資金900萬元、激活社區發展治理專項保障激勵資金近3億元,為奮戰在一線的黨員和干部群眾購買口罩、手套等防護物資。
7000個 緊密團結 筑牢防線
前不久,聯合國秘書長青年特使辦公室在聯合國網站上,推薦了全球10位年輕人參與抗“疫”的故事,其中,就包括中國“雨衣妹妹”。
來自成都的“雨衣妹妹”劉仙連續40多天,為武漢醫務人員送出2萬余份免費盒飯。她說,“我是黨員,危難關頭就要沖在前面。”她的一身小“雨衣”在疫情期間成為一把“大傘”。這把“大傘”下,還集聚了上萬個來自全國各地的愛心人士。成都九江街道社區的黨員們送來了大批袋裝肉,每一袋里頭都有給武漢醫護人員鼓勵打氣的話,“雨衣妹妹”將其轉給同濟醫院。廣元蒼溪的229位愛心人士捐贈5300斤土雞,由兩位“90后”羅遠平、王磊運進武漢,再由“雨衣妹妹”送到幾十家一線醫院。
黨建引領,社會協同。全市7000多個非公企業黨組織和社會組織黨組織,引領群眾力量和社會力量緊緊團結在基層黨組織周圍,構筑起堅強的疫情防控人民防線。這一組組數字,把2020年之春,銘刻于一座城市的歷史。多年以后,再回想起這個春天,那些忙碌的面影、那份踏實的安全感,會被記憶喚醒——一座強大而強韌的城市,總是令人安心。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鐘茜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