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校劃片是大方向

  家長需要提前做好哪些準備 

  如果回顧歷史,北京市西城區推行多校劃片其實并不意外。

  2015年,教育部在召開“教育規劃綱要”實施5周年系列新聞發布會上,針對學區房過熱的現象,就曾提出鼓勵地方部門多校劃片,給學區房“降溫”。

  近年來,教育部也曾多次提到擇校過熱城區將推行多校劃片,將熱點小學、初中納入其中,緩解“學區房”問題。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為學區房“降溫”的舉措,實際上與近年來中央一直堅持的“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相契合。以北京西城區為例,其優質教育資源相對集中,且排在北京16個區中的前茅,根據二手房市場的價格顯示,該區域學區房的價格超10萬/平方米。而類似的學區在全國其實都處在高位。

  有業界人士表示,表面上看,北京西城區推行多校劃片與成都并無關聯,但家長需要明白的是,學區房并非北京的專利,其存在于各地,屬于普遍現象。而北京作為首都,全國其他地方均把它看作是風向標,加上多校劃片所帶來的各項利好,業內人士判斷,多校劃片,一定是未來基礎教育的一個大發展方向。

  那么,擇校熱是否會因為多校劃片的推行就消失?答案并不難回答。早前,有權威人士曾提到,解決擇校問題的根本路徑同樣是供給側改革。簡言之,家長之所以熱衷擇校,根本原因還是供需矛盾,是優質教學資源供給不足。這也就要求主管部門在保障就近入學的前提下,要讓教育系統去適應時代需求,提供更多學校,開辟更多資源。

  同時,也有權威人士指出,擇校熱需標本兼治。要繼續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就要鼓勵有條件的地區試行市域均衡,盡管現在面臨不小爭議。此外,還應該通過學校聯盟、集團化辦學、劃分大學區等方式,迅速擴大優質教學資源,這才是應對擇校熱的根本之策。

  但總的來說,業界人士表示,既然北方已經吹來了風,其他城市在多校劃片的推進上,可能時間會比預想中的更靠前。所以,家長們在為娃選擇學校的時候應該多一份理性,正確看待學區房。

  紅星新聞記者 蔣超 許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