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城市規劃
導讀
2020年5月6日,成都東部新區正式掛牌,揭開了成都新的發展序幕。成都東部新區從謀劃到規劃,三年磨一劍,由青澀雛形到瓜熟蒂落,歷經反復修改,凝聚無數心血。
“斗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時值立夏,萬物繁茂,生機勃發,迎來最旺盛的成長時節。
2020年5月6日,這是一個注定被載入成都城市發展史的日子。成都東部新區正式掛牌,揭開了成都新的發展序幕。“東進”戰略落下重要一枚棋子,一盤決定成都未來發展的大棋局,進入炙熱的中盤階段。成都“東進”謀劃已久,歷時三年終落子。
時間回到2017年4月25日,在成都市第十三次黨代會上,“東進、南拓、西控、北改、中優”的城市空間發展戰略正式出爐,在成都城市大棋盤勾勒出新的棋形。其中“東進”作為令人矚目的新亮點,將首次突破歷來成都城市東向的極限邊界龍泉山,讓城市空間格局從“兩山夾一城”向“一山連兩翼”轉變。地理屏障被打開,迎來的是更加廣闊的天地和永續發展的空間。
善謀一域首謀全局。成都的城市空間變革,是中國城市化下半場不斷轉型升級的縮影。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提出了新型城鎮化、一尊重五統籌、新發展理念等一系列新要求,而增強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經濟發展優勢區域的經濟和人口承載能力擺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具體到成都,年初召開的中央財經委第六次會議,明確提出成都“東進”、重慶“西擴”,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成都再疊加國家中心城市,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建設示范區、成德眉資同城化等系列重大戰略機遇,著眼優化城鄉空間格局,破除圈層發展慣性和資源環境約束有了更廣闊的回旋場域和戰略支撐。
成都東部新區從謀劃到規劃,三年磨一劍,由青澀雛形到瓜熟蒂落,歷經反復修改,凝聚無數心血。
成都市東部新區空間布局
“東進”戰略的規劃從落筆之初就堅持開放搞規劃,以世界眼光、國際標準、天府特色、高點定位,充分借鑒了紐約、倫敦、東京、新加坡等世界城市先進的規劃理念和建城經驗。而為了獲得最新的信息,成都與這些城市中長期服務于當地規劃建設的專業機構開展合作,最新的規劃理念和實踐經驗從二手了解到實時掌握,幾乎沒有了時間差。在國內,借鑒雄安新區、浦東新區、濱海新區、前海新區等新區規劃先進成果,智慧城市、韌性城市、健康城市、海綿城市、無邊界城市等先進理念不斷借鑒融入“東進”規劃。比如,對日本筑波新城、多摩新城人車分流系統進行詳細分析和研究,結合東部新城地形地貌特點,創新構建“內外分離、軌道引領、人車分流”的人本綠色交通體系。再比如,文化展示、體育賽事、國際交往等7大類重大公共服務設施“鎖定”在片區中心,劃出人才15分鐘活力圈、老人15分鐘健康宜居圈、兒童5分鐘安全成長圈,構建最宜人的生活空間。
到2020年4月28日四川省正式同意設立成都東部新區,“東進”戰略的規劃歷時1100多天,96名院士、國際大師及知名專家,3500名專業人士共同參與規劃大會戰,貢獻智慧力量。先后經歷醞釀謀劃、戰略研究、勘探規劃、統籌提升、片區設計五輪規劃,三年磨一劍,謀定而后動。
第一階段
在城市總規中醞釀謀劃,
審時度勢提出“東進”發展策略。
時間回溯到2017年4月成都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召開之前,在已進行的成都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修編中,為促進城市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總規從推進成渝相向發展,優化城市空間結構、重塑產業經濟地理的角度提出了成都“東進”的發展策略,并開展了水資源和環境保護兩個專項報告、以及重塑城市空間結構、資源環境承載力、通風廊道等多個專題研究,系統分析了水資源、土地資源、通風環境、生態本底等保障和支撐能力。期間經過了近10次專家咨詢會,論證成都“東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此階段,“東進”的戰略構想已實質性體現于城市總規中。
第二階段
全面開展規劃戰略研究,
搭建“東進”區域整體框架。
2017年4月成都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正式明確提出“東進”戰略到2017年底,為落實“東進”戰略,成都邀請知名規劃、建設、景觀設計院等專業力量,從戰略層面開展了《成都市實施“東進”總體戰略研究》《成都市實施“東進”戰略總體規劃(2017-2035年)》2個總體層面研究,以及龍泉山東側沱江發展軸、東西城市軸線規劃2條軸線規劃研究,同步進行城市風貌、色彩、天際線、水資源、通信、能源等10余個專項研究。
本階段一大亮點是確定了“東進”區域四大戰略定位,即國家向西向南開放的國際空港門戶樞紐、成渝相向發展的新興極核、引領新經濟發展的產業新城、彰顯天府文化的東部家園,并創造性地提出了“東進”區域山水公園式的空間布局模式及擁江發展格局,以及組團化空間結構、東西軸線骨架、城市風貌等。至此,“東進”區域整體框架搭建成型,作為區域發展的核心內容在后續規劃中沿襲深化,成為成都東部新區的重要規劃基礎。
第三階段
聚焦戰略研究成果落實到城市空間,
實施勘探規劃,進行全面深化。
2017年底到2018年2月,圍繞“東進”區域規劃的空港新城、簡州新城、淮州新城、簡陽城區以及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四城一園”,從戰略規劃、分區詳細規劃、城市設計、控制性詳細規劃方面開展了四級體系規劃。同時,對新區范圍內涉及的道路交通、綜合管線、能源發展、通信設施、綜合防災、地質災害、地下空間等專項規劃進行統籌協調,對新區的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公共設施、城市基礎設施等配置進行了詳細安排。
通過勘探規劃,將戰略研究確定的定位、目標、組團式布局等要求落位城市空間,并突出了四城特色,規劃布局產業、公共服務、交通、市政等設施。經過本輪規劃,成都東部新區構建了以戰略規劃為綱要,以分區規劃為統籌,以各類專項規劃為指導,以控制性詳細規劃為城市規劃管理直接依據的系統規劃體系。
第四個階段
落實最新要求統籌提升,
著眼長遠、面向未來。
2018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四川及成都視察時提出成都要建設公園城市的重大要求。同年6月,四川省委提出“一干多支、五區協同”區域發展戰略,確立成都在四川的“主干”定位。為落實新要求,立足未來長遠發展,到2019年底,成都對“東進”規劃再次進行了統籌提升。在頂層設計層面,編制了《成都市東部新城空間發展戰略規劃》。借鑒新加坡新鎮開發模式經驗,確定了東部新城“城市-片區-新鎮-社區-組團”五級城市體系,以及交通框架等,并對城市空間布局、用地規模、重大設施等展望至2070年。
尤其值得值得一提的是,成都東部新區遵循“精筑城、廣聚人、強功能、興產業”的營城理念,堅持長遠謀劃、分期實施的片區綜合開發,基于產城融合、建設時序、慢行通勤等因素,按照“4公里×4公里”的快速路網格,將整個新區劃分為若干個空間邊界清晰、主導產業明確、基礎功能完善的片區,并以片區為基本單元,堅持政府主導、市場主體、商業化邏輯,投融資規建管一體化的新區營城新模式。比如,堅持“由遠及近”原則,著眼未來人口規模對公共服務的遠期需求和近期人們對公共服務的現實需要,摒棄只顧短期需要的“插花式”布局思維,優先鎖定公服設施用地規模和空間布局,滿足未來新區人口增長的公共服務需求。
可以說,《成都市東部新城空間發展戰略規劃》是新區“戰略規劃+空間規劃+新鎮規劃(含城市設計)+社區控制規劃”四級規劃體系中的最上層次規劃,對新區規劃建設起到綱領性、統籌性和指導性作用。而在專項規劃層面,編制了東部新城未來城市研究,東部新城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國家戰略中承擔的核心職能研究、道路命名規劃等。
第五個階段
實施片區設計,推進創新營城。
從2019年底,“東進”從全面規劃轉入全面建設新階段,又迎來了中央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大歷史機遇。為實現新區可持續發展,創新探索以片區綜合開發推動新區建設,成都編制了《東部新區片區開發導則》和先期啟動建設的9個片區的片區設計。導則明確了36個片區的邊界和片區設計要求。在具體片區設計當中,圍繞門戶樞紐、科技創新、新興產業、國際交往、文化交流、消費中心、智慧城市、生態工程等功能,確定片區功能、產業方向、風格面貌、戰略作用等。通過片區設計,創新營城模式,推動先策劃后規劃,無規劃不設計,不設計不建設,切實保障新區規劃一片、開發一片、成熟一片、成功一片。
縱觀五輪深度規劃,城市總規支撐新區論證謀劃、戰略研究搭建新區整體框架、四級體系開啟新區勘探規劃、空間規劃推動新區統籌提升、片區設計開啟新區建設新篇,步步為營,精心布局,勠力保障,既全面落實中央、省委最新要求,又全力助推成都東部新區規劃建設,同新區共發展,與城市共成長。大筆如椽,繪出東部新區的磅礴氣概,匠心獨具,錨定千年大計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
以大區域觀謀劃新城建設,立足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發展目標、天府國際機場的開放優勢、四川省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發展要求和人民日益增長美好生活愿望的發展期盼,確定東部新城的發展目標為成為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未來之城。
以大生態觀謀劃空間格局,全面踐行生態文明思想,框定城市發展邊界,塑造“因形就勢、擁江發展、城園相融”的整體空間形態,打造山水孕育的大自然生息新城。充分發揮藍綠空間的生態價值,營造公園城市消費場景與開發場景。
以大時空觀謀劃開放發展,構建協同區域、面向未來的五大主導產業體系。轉變經濟工作組織方式,突出引人-筑城-興產的發展邏輯,構建產業生態圈,布局7大產業功能區。構建聯動區域,面向世界的開放網絡。構建成都都市圈開放交通體系,打造半小時交通圈。
以大人本觀謀劃功能布局,將城市天際線融入城市空間秩序與山水自然環境,建立總體秩序、界面、簇群三級管控方式。按照“通則式+菜單式”的方法構建城市色彩體系,量化比例標準,建立色彩分區引導。彰顯城市特色風貌,重點在沱江沿線、新城中心選址確定70處標志性建筑。
可以看出,成都東部新區并不是簡單“造城”,不是在重復傳統發展思路,而是打破大城市發展慣性,開啟全面“營城”的創新格局。一張白紙繪就盛世繁華,匯集全球精英規劃布局,建設一座福澤子孫的“未來之城”。
未來已來,將至已至。按照四川省政府的批復,成都東部新區規劃面積729平方公里,將努力建設成為國家向西向南開放新門戶、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新平臺、成德眉資同城化新支撐、新經濟發展新引擎和彰顯公園城市理念新家園,打開成都面向未來的永續發展新空間。
原標題:成都東部新區:三年磨一劍,向未來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