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響,成都市政協十五屆三次會議在推遲了3個月之后,5月13日上午正式開幕。開幕式上,許多參會的政協委員注意到,省委常委、成都市委書記范銳平在講話中,6次提到了成渝經濟圈“雙城記”,充分傳遞出2020年成都的兩個重大任務:唱好“雙城記”,奪取“雙勝利”。
回顧2019年至2020年5月成都的發展情況,成都奮力爭先,亮點紛呈。展望2020年成都的工作重點、發展目標,成都審慎提出: 繼續保持高于全省平均發展水平的態勢、繼續保持副省級城市第一方陣位勢的“相對增長”目標。
2019年,成都發展速度居副省級以上城市第2位
2019年以來,成都迎來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設立東部新區等一批影響城市長遠發展的重大戰略相繼落地實施,公園城市示范區建設、66個產業功能區建設、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等一批構筑城市比較競爭優勢的改革創新政策舉措相繼出臺,富士康智能裝備、英特爾新一代封測基地等一批重大產業化項目全面開工,天府國際機場主體工程、東安湖大運會主體場館等一批重大功能性項目順利封頂,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天府綠道等一批公園城市基礎性項目筑景成勢。
成都經濟社會發展呈現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穩中提質的良好態勢,經濟總量排名上升至全國主要城市第7位,發展速度居副省級以上城市第2位。
2020年上半年,是全國感染率最低和經濟復蘇最快的特大城市之一
今年1月下旬以來,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成都謀定而動、穩扎穩打,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為全國感染率最低和經濟復蘇最快的特大城市之一。堅持社會防控和專業防控相結合,充分發揮城鄉社區發展治理的基層優勢,組織49萬多名社區工作者和志愿者進行了三輪全覆蓋排查,充分發揮公共衛生領域專業優勢,全力以赴救治患者,有效阻斷了疫情傳播。
成都也是全國第一個恢復舉辦社會性活動的城市。出臺了穩定經濟運行20條政策、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33條舉措、促進創業投資發展20條措施,持續開展“送政策、幫企業,送服務、解難題”專項行動,是全國率先復工的特大城市。
一季度,成都GDP增速、進出口增速、新登記市場主體數量均位居副省級城市前列,城市經濟的韌性、社會治理的彈性和產業生態的活力、專業防控的能力全面經受住了考驗。
審慎提出發展目標: 繼續保持副省級城市第一方陣位勢的“相對增長”
成都統籌考量全球疫情變化和經濟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審慎提出繼續保持高于全省平均發展水平的態勢、繼續保持副省級城市第一方陣位勢的“相對增長”目標,全力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堅決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
“冷靜觀察、科學應變,堅定信心、穩中求進,我們完全有可能后發超越,在全球全國城市格局中爭先進位。”范銳平的發言得到委員們的高度共識。
成都提出,要以開放的思維和務實的作風,唱好“雙城記”、奪取“雙勝利”,努力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主動作為、走在前列。
5月6日,省委、省政府舉行了東部新區授牌和重大項目集中開工。經過三年的戰略謀劃、勘探規劃、城市設計,東進區域已初步形成以天府國際機場為牽引,以沱江生態產業帶為主軸、三城一園為空間地理分布、九個片區綜合開發多組群呼應的起勢格局,區域水資源、土地資源人口承載力分別提升了10.5%、21.8%。當前,最緊迫的任務是集中各方資源力量,推動東部新區成型成勢,盡快形成城市經濟和人口承載能力。
成都將以西部(成都)科學城建設為引領,統籌推動天府科學城、新經濟活力區、東部新區未來科技城、天府國際生物城、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基地“一核四區”聯動發展,爭取國家布局更多大科學裝置、重大創新基地平臺,推出1000個新經濟新產品(服務)、1000個示范新場景和1000萬平方米高品質科創空間,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新聞提要]
成都唱好“雙城記”、奪取“雙勝利”6大戰略方向
1、要牢牢把握提升發展新勢能的戰略機遇,加快建設引領高質量發展的增長極和動力源。
2、要牢牢把握塑造城市新形態的戰略機遇,快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
3、要牢牢把握拓展承載新空間的戰略機遇,加快建設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東部新區。
4、要牢牢把握構建產業新體系的戰略機遇,加快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區域帶動力的產業生態圈。
5、要牢牢把握培育創新新動能的戰略機遇,厚植創新發展比較競爭優勢。
6、要牢牢把握加快形成開放新態勢的戰略機遇,加快打造內陸全方位開放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