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產業是成都僅次于電子信息的第二大產業,2019年年產值逾2000億元。如何在此基礎上,推動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今年,成都市政協委員孫波帶來了一份與此相關的提案,將目光落在了“協同構建”上,建議成都經開區與重慶兩江新區協同構建汽車產業生態圈,為產業發展注入“新動能”。

成都市政協委員 孫波
“成都東進、重慶西拓,目的是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孫波在接受紅星新聞記者專訪時介紹,成都經開區作為成都“東進”的橋頭堡、成渝相向發展中軸線上的重要支點和全國汽車產業聚集發展的重要區域,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這一國家戰略加持下,有基礎與重慶兩江新區協同構建汽車產業生態圈。孫波從產業數據上分析,成都經開區已集聚11家整車企業和300余家汽車零部件企業,重慶市兩江新區已聚集9家整車企業和200余家核心零部件企業,兩地主導產業相同,均為全國重要汽車生產基地。
既有基礎,成渝兩地也有相關產業合作。孫波介紹,成渝軸線區(市)縣協同發展聯盟自2018年成立后,共簽署59個合作項目,其中60%以上為以汽車項目為主的產業合作。目前,成都經開區有20家核心零部件企業給重慶整車企業配套服務,重慶有50余家企業為成都經開區整車企業配套服務,形成了融合互動的發展格局。
“協同構建汽車產業生態圈成都經開區有需要。”孫波介紹,近兩年成渝兩地汽車產量均有所下滑,且兩地整車產品細分市場相近、同質競爭明顯,整體競爭力不強。“當務之急,兩地都需要促進產業升級、產品升級,著力提升汽車產業對外顯示度和核心競爭力。”孫波建議,一方面成都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研究制定市級層面支持汽車產業發展的政策,指導產業集聚發展。另一方面,設立汽車產業專項投資基金,面向智能網聯汽車、新能源汽車等重點產業領域,采用股權投資、融資貸款等模式,為本地汽車企業創新研發提供資金支持,并發揮資本杠桿作用,吸引、集聚一批全球汽車整車及零部件高端研發項目落戶成都。
紅星新聞記者 葉燕 白茹 攝影 呂國應